齐民要术

《齐民要术》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。本书共十卷,详细记述了古代农副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和经验,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,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百科全书。
羹臛法第七十六

《食经》作芋子酸臛法 〔2〕 :“猪羊肉各一斤,水一斗,煮令熟。成治芋子一升—别蒸之—葱白一升,着肉中合煮,使熟。粳米三合,盐一合,豉汁一升,苦酒五合,口调其味,生姜十两。得臛一斗。”

作鸭臛法 〔3〕 : 用小鸭六头,羊肉二斤,大鸭五头。葱三升,芋二十株,橘皮三叶,木兰五寸 〔4〕 ,生姜十两,豉汁五合,米一升,口调其味。得臛一斗。先以八升酒煮鸭也。

作鳖臛法: 鳖且完全煮,去甲脏。羊肉一斤,葱三升,豉五合,粳米半合 〔5〕 ,姜五两,木兰一寸,酒二升,煮鳖。盐、苦酒,口调其味也。

作猪蹄酸羹一斛法 〔6〕 : 猪蹄三具 〔7〕 ,煮令烂,擘去大骨。乃下葱、豉汁、苦酒、盐,口调其味。旧法用饧六斤,今除也。

作羊蹄臛法: 羊蹄七具,羊肉十五斤。葱三升,豉汁五升,米一升,口调其味,生姜十两,橘皮三叶也。

作兔臛法: 兔一头,断,大如枣。水三升,酒一升,木兰五分,葱三升,米一合,盐、豉、苦酒,口调其味也。

作酸羹法 〔8〕 : 用羊肠二具,饧六斤,瓠叶六斤。葱头二升,小蒜三升,面三升,豉汁、生姜、橘皮,口调之。

作胡羹法: 用羊胁六斤,又肉四斤,水四升,煮;出胁,切之。葱头一斤,胡荽一两,安石榴汁数合,口调其味。

作胡麻羹法: 用胡麻一斗,捣,煮令熟,研取汁三升。葱头二升,米二合,着火上。葱头、米熟,得二升半在。

作瓠叶羹法: 用瓠叶五斤,羊肉三斤。葱二升,盐蚁五合 〔9〕 ,口调其味。

作鸡羹法: 鸡一头,解骨肉相离,切肉,琢骨,煮使熟。漉去骨,以葱头二升,枣三十枚合煮。羹一斗五升。

作笋 羹臛法第七十六 鸭羹法 〔10〕 : 肥鸭一只,净治如糁羹法 〔11〕 ,脔亦如此。 羹臛法第七十六 四升,洗令极净;盐净,别水煮数沸,出之,更洗。小蒜白及葱白、豉汁等下之,令沸便熟也。

羹臛法第七十六 苏本切 〔12〕 : 羊肺一具,煮令熟,细切。别作羊肉臛,以粳米二合,生姜煮之。

作羊盘肠雌解法 〔13〕 : 取羊血五升,去中脉麻迹,裂之。细切羊胳肪二升 〔14〕 ,切生姜一斤 〔15〕 ,橘皮三叶,椒末一合,豆酱清一升,豉汁五合,面一升五合和米一升作糁,都合和,更以水三升浇之。解大肠,淘汰,复以白酒一过洗肠中,屈申以和灌肠。屈长五寸 〔16〕 ,煮之,视血不出,便熟。寸切,以苦酒、酱食之也。

羊节解法 〔17〕 : 羊肶一枚 〔18〕 ,以水杂生米三升,葱一虎口 〔19〕 ,煮之,令半熟。取肥鸭肉一斤,羊肉一斤,猪肉半斤,合剉,作臛,下蜜令甜。以向熟羊肶投臛里,更煮,得两沸便熟。

治羊,合皮如猪豚法,善矣。

羌煮法 〔20〕 : 好鹿头,纯煮令熟。着水中洗,治作脔,如两指大。猪肉,琢,作臛。下葱白,长二寸一虎口,细琢姜及橘皮各半合,椒少许;下苦酒、盐、豉适口。一鹿头,用二斤猪肉作臛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自本篇以下至卷九《饧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》共十三篇(《醴酪》除外),引用大量《食经》文,《食次》文也不少,文字简阙多疑问,句法迥异,名物、用语有凸出的差异,尤其是“奠”的种种限制,都是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文的特色和成规。此外“又云”、“一本”在各篇中错见杂出,其非《要术》本文,更为明显。即以本篇论,只有篇中部的“食脍鱼莼羹”和篇末的“治羹臛伤咸法”二条是《要术》本文,其余全是《食经》文。羹臛(huò),一般说,羹是荤中多菜的,多汁的,带酸的,也有全素的;臛全是荤腥作的,无菜或少菜的,浓重少汁的,带酸的。本篇的羹臛,大致也如此。《食经》是南方人写的,羹臛中也有甜的,臛有煮的,炒的,块肉的,细切或琢碎的。

〔2〕《御览》卷八六一“臛”引《食经》:“有芋子酢臛法”,只此一句,无下文。本条2斤肉10两生姜,1斤16两,其比为32 ︰ 10,生姜占31%,芋子臛变成生姜臛,除非生姜羊肉当暖胃药吃(民间有大量生姜炖猪肚治胃寒),常馔恐太多,“十”,疑误。

〔3〕本条所下材料很多,不可能只得一斗臛。魏晋南朝1斗约合今2升(2 000毫升),怎能容得下许多鸭和许多作料?疑应作“一斛”。又“八升酒”也不够煮许多鸭,即使用耐热容器放在干锅上“干焖”也太少。又没放盐,不知调什么味。这些都是《食经》文简阙不明或有错漏的地方。下文“作羊蹄臛法”等条,有类似情况。又“大鸭五头”,《今释》疑是注文,即用大鸭的话,五头就够了。

〔4〕木兰: 木兰科的木兰(Magnolia liliflora),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古时用其树皮作香味料,如用桂皮。

〔5〕“粳米半合”,约合今10毫升,太少,《今释》疑“五合”或“半升”之误。

〔6〕“一斛”,是否用所记的材料作成一斛酸羹,故有此称,不明,可又没有提到用水量。日本学者猪饲敬所校改为“一名臛”,是“羹”字下注文,也讲得通。不过《御览》卷八六一“羹”引《食经》有“猪蹄酸羹法”,无“一斛”二字。存疑。

〔7〕具: 即“副”,大概以四蹄为一副。

〔8〕本条没有用“酸”料,虽然《菹绿》有“猪、鸡名曰酸”,但这用的是羊肠,仍疑有脱误。

〔9〕“盐蚁”,未详。《今释》疑“盐豉”之误,日译本径改为“盐豉”。存疑。

〔10〕笋 羹臛法第七十六 (gě): 笋干。

〔11〕“糁羹法”,应是一种羹法的名称。《御览》卷八六一“羹”引《食经》有“猪蹄酸羹法、胡羹法、鸡羹法、笋笴鸭羹法”,说明这些羹法都引自《食经》,同时也可能《食经》另有“糁羹法”,《要术》未引。

〔12〕 羹臛法第七十六 (sǔn): 一种回锅肉,但不是炒,而是放在肉臛中加米糁再煮的。

〔13〕“雌解”,从金抄,但也只有“解”字对,“雌”应是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(kān)字之误。《说文》: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(按同 羹臛法第七十六 ),羊凝血也。”《释名·释饮食》:“血 羹臛法第七十六 (按是 羹臛法第七十六 之误,《御览》卷八五九引《释名》作 羹臛法第七十六 ,即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),以血作之,增其酢、豉之味使苦,苦以消酒也。”唐段公路《北户录》卷二“食目”:“广之人食品中有 ……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。”唐崔龟图注:“按《证俗音》云:‘南人谓凝牛羊鹿血为 羹臛法第七十六 ,以齑噉之消酒也。’”陶弘景《本草经集注》“藕实”:“宋帝时太官作血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。”所记均与本条以凝固羊血加豉、苦酒的作法相符,也和以血为馅的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相合。它是“南人”食品,疑《食经》出南人手笔。“解”是析解,即切割。因此所谓“羊盘肠 羹臛法第七十六 解”,实际就是羊肠灌血并切成短段的一种食馔。“解”,院刻、明抄等作“斛”,或谓是“臛”的音近之误,但这是清煮灌血羊肠,不是臛。

〔14〕“胳肪”,“胳”是“腋下”,即肋骨两侧,但羊脂不在腋下,而在腰部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三“肪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引《通俗文》:“在腰曰肪,在胃曰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。”在腰部的,在猪就是“板脂”,在羊也叫“腰油”。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即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字,卷九《炙法》贾氏本文“肝炙”条有“羊络肚 羹臛法第七十六 脂”,说得很具体,即《通俗文》所谓“在胃曰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,就是“花油”,也叫“网油”。羊脂不得称“胳肪”,这里指“络肚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,应是“络肪”之误。但这是《食经》文,《炙法》引《食次》还有所谓“羊猪胳肚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,仍以“胳”当“络”。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多有借用讹字的特色,恐未必是后人抄错,均仍其旧。

〔15〕“生姜一斤”,似太多,未知是否“一升”之误。

〔16〕屈: 一筒。启愉按: 屈是物品个数的名称,犹言“一卷”、“一筒”。唐段公路《北户录》卷二记载广州有一种米饼说:“按梁刘孝威谢官赐交州米饼四百屈。详其言屈,岂今之数乎。”所谓“四百屈”,其实就是四百卷。这里“屈长五寸”,就是切成五寸长的一筒。《食经》和刘孝威的“屈”,都是南方的方言,《食经》当是南人写的书。

〔17〕节解: 有分割剖解的意思,是指宰割羊体取出百叶,还是百叶煮熟后切了吃?如指后者,应有脱文(不能整个由一个人啃)。

〔18〕肶(pí): 同“膍”,牛羊等的胃,通称百叶。

〔19〕一虎口: 拇指和食指相连的一握。

〔20〕羌煮: 羌是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。这大概和上文“胡羹”一样,都是少数民族传进来的食馔。《北堂书钞》卷一四五、《御览》卷八五九都有“羌煮”条引《搜神记》说,自汉武帝太始(前96—前93)时传进“羌煮、貊炙”,内地颇为时兴。

【翻译】

《食经》作芋子酸臛的方法:“猪肉羊肉各一斤,用一斗水,煮熟。整治好另外蒸过的芋子一升,葱白一升,放进肉中一起煮熟。又加三合粳米,一合盐,一升豉汁,五合苦酒〔再煮〕,尝尝味道调和到合适时,再下十两生姜(?)。总共得到一斗臛。”

作鸭臛的方法: 用六只小鸭,二斤羊肉,五只大鸭(?),加上三升葱,二十个芋头,三片橘皮,五寸木兰皮,十两生姜,五合豉汁,一升米,〔一齐煮,〕尝尝调好口味。可以得到一斗(?)臛。先用八升酒(?)将鸭煮过。

作鳖臛的方法: 先将整只鳖煮一下,去掉甲壳和内脏。加入一斤羊肉,三升葱,五合豉,半合(?)粳米,五两生姜,一寸木兰皮,二升酒,煮鳖。放下盐和苦酒,尝尝调好味道。

作猪蹄酸羹一斛(?)的方法: 用三具猪蹄,煮到烂,擘去大骨头。放下葱、豉汁、苦酒、盐,尝过,调好味道。旧法还要加六斤饴糖,现在不用了。

作羊蹄臛的方法: 用七具羊蹄,十五斤羊肉,加三升葱,五升豉汁,一升米〔,一齐煮〕。尝过,调好口味。再下十两生姜,三片橘皮。

作兔臛的方法: 用一只兔,斩成枣子大小的块,加三升水,一升酒,五分长的木兰皮,三升葱,一合米〔,一起煮〕。下盐、豆豉、苦酒,尝尝调好口味。

作酸羹的方法: 用两副羊肠,六斤饴糖,六斤瓠叶,外加二升葱头,三升小蒜,三升面粉〔,一齐煮〕。下豉汁、生姜、橘皮,尝过,调到合口味。

作胡羹的方法: 用六斤羊排骨肉,又四斤肉,加四升水煮熟后,剔去排骨,切好。下一斤葱头,一两胡荽子,几合安石榴汁,尝过,调到合口味。

作芝麻羹的方法: 用一斗芝麻,捣烂,煮熟,研出三升芝麻汁来。加进二升葱头,二合米,在火上再煮。煮到葱头和米熟了,存留着二升半的羹。

作瓠叶羹的方法: 用五斤瓠叶,三斤羊肉,〔煮熟,〕加二升葱,五合盐蚁(?),尝尝调好口味。

作鸡羹的方法: 一只鸡,将骨头和肉剔离开来,切好肉,斩碎骨头,煮熟。漉去碎骨头,加二升葱头,三十个枣子,一起再煮。煮成一斗五升羹。

作笋干鸭羹的方法: 肥鸭一只,煺治洁净,切成脔块,都同作糁羹的方法一样〔,煮熟〕。四升笋干,洗去盐使极洁净;盐洗净后,另外用清水煮过几沸,取出来,再洗过。加小蒜白、葱白和豉汁等,〔连同笋鸭一起再煮,〕煮开就熟了。

作肺 羹臛法第七十六 的方法: 一副羊肺,煮熟,切细。另外作成羊肉臛,加上二合粳米,生姜,〔和同羊肺一并〕再煮。

羊盘肠〔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〕解的作法: 取五升〔凝结了的〕羊血,去掉中间的血纤维丝,破开来。拿二升羊花油切细,切一斤生姜,又三片橘皮,一合花椒末,一升豆酱清,五合豉汁,再加一升五合面粉和同一升米作的糁,都一起混和好,再和进三升水〔,然后和入羊血作成灌肠馅儿〕。解开羊大肠,汰洗洁净,再用白酒灌进肠里洗一遍。随后一屈一伸地拿混和好的血馅儿灌进肠里。切成五寸长一筒,锅里煮。看看没有血出来,便熟了。再切成寸把长的段,用苦酒和酱蘸着吃。

作羊节解的方法: 用一个羊百叶,和上三升生米,加水,下一虎口的葱,煮到半熟。取一斤肥鸭肉,一斤羊肉,半斤猪肉,混合斫碎,煮成臛,加蜜让它甜。将半熟的羊百叶下到肉臛里,再煮,煮到两沸便熟了。

宰杀整治羊只,要连皮不剥,像煺治大小猪那样为好。

羌煮的作法: 好的鹿头,单独煮熟后,在水中洗净,整治后切成脔,像两个手指大的块。另将猪肉斩碎,煮成臛。下二寸长的葱白一虎口,斩细的生姜和橘皮各半合,少量的花椒〔,连臛带鹿肉一起再煮〕。再下苦酒、盐、豆豉,调味到适口。一只鹿头,用二斤猪肉作臛。

食脍鱼莼羹 〔1〕 : 芼羹之菜 〔2〕 ,莼为第一。四月莼生,茎而未叶,名作“雉尾莼” 〔3〕 ,第一肥美。叶舒长足,名曰“丝莼”。五月、六月用丝莼。入七月,尽九月十月内,不中食,莼有蜗虫着故也 〔4〕 。虫甚微细,与莼一体,不可识别,食之损人。十月,水冻虫死,莼还可食。从十月尽至三月,皆食“瓌莼”。瓌莼者,根上头、丝莼下茇也。丝莼既死,上有根茇,形似珊瑚,一寸许肥滑处任用;深取即苦涩。

凡丝莼,陂池种者,色黄肥好,直净洗则用;野取,色青,须别铛中热汤暂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〔5〕 ,然后用,不 羹臛法第七十六 则苦涩。丝莼、瓌莼,悉长用不切。

鱼、莼等并冷水下。若无莼者,春中可用芜菁英,秋夏可畦种芮菘、芜菁叶 〔6〕 ,冬用荠叶 〔7〕 ,以芼之。芜菁等宜待沸,接去上沫,然后下之。皆少着,不用多,多则失羹味。干芜菁无味,不中用。豉汁于别铛中汤煮一沸,漉出滓,澄而用之。勿以杓抳 〔8〕 ,抳则羹浊—过不清。煮豉但作新琥珀色而已,勿令过黑,黑则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〔9〕 。唯莼芼而不得着葱、薤及米糁、菹、醋等。莼尤不宜咸。羹熟即下清冷水,大率羹一斗,用水一升,多则加之,益羹清隽甜美。下菜、豉、盐,悉不得搅,搅则鱼莼碎,令羹浊而不能好。

《食经》曰:“莼羹: 鱼长二寸;唯莼不切。鳢鱼,冷水入莼;白鱼 〔10〕 ,冷水入莼,沸入鱼。与咸豉。”又云:“鱼长三寸,广二寸半。”又云:“莼细择,以汤沙之。中破鳢鱼,斜截令薄,准广二寸,横尽也,鱼半体 〔11〕 。煮三沸,浑下莼。与豉汁、渍盐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“鱼莼羹”这条记述周详,辨物明晰,反复交代,表现出贾氏本文的特色,读此立见明顺畅达。惟“芼羹之菜”这首二段,怀疑原是注文。标目“食”字有些别扭,疑应作“作”。或谓《食经》脱“食”字,不但与下条《食经》重沓,文体水火不容,岂有此理。

〔2〕芼(máo)羹: 用菜和肉做的羹。

〔3〕莼菜在春夏间,其嫩茎上叶尚未开展时采摘者,品质最好,称为“稚莼”。其后叶稍舒长,品质次之,今亦名“丝莼”。至秋季植株衰老,叶小而味苦,不堪蔬食,只可作为饲料,叫作“猪莼”。

〔4〕蜗虫: 据称是一种很细小的虫,大概颜色也跟莼菜相同,无可分辨,但未详是何种虫。

〔5〕 羹臛法第七十六 (zhá): 即“煠”。把食物放在热油里煮熟。

〔6〕“芮”(ruì),字书解释为“小貌”,虽可解释为菜秧或小菘菜,但名称很特别,存疑。日译本作“小菘”解释,《今释》改为“芥”字。又,上文“等”,指芜菁等,但芜菁等待沸乃下,“等”字疑衍。

〔7〕北宋本作“荠叶”,明抄等作“荠菜”。《名医别录》“荠”,陶弘景云:“叶作菹羹亦佳。”陆游《食荠》诗:“挑根择叶无虚日。”荠菜要择去污泥败叶和挑根带出来的秽草才能吃,作“叶”自可。

〔8〕抳(ní): 研磨。

〔9〕 羹臛法第七十六 (gàn): (味)咸。

〔10〕白鱼: 即鲌(bó)鱼,鲤科。栖息于淡水中上层的中型鱼,大者可达六七公斤。

〔11〕“横尽也”,《今释》认为“也”应下移作“横尽鱼半体也”,或是衍文,应是。按:“半体”指中破后的半片鱼身,“横尽”就是就半片鱼身横披出头。

【翻译】

脍鱼莼羹的〔作法〕: 搀在羹里面的菜,莼是最好的。四月里,莼从宿根抽出新茎,还没有长叶,这时叫“雉尾莼”,第一肥美。叶子舒展开来长足了,叫作“丝莼”。五月、六月用丝莼。进入七月,一直到九月十月里,就不好吃了,因为莼上面长着一种蜗虫。这虫很细小,粘在莼菜上跟莼一样,不能分辨,吃了对人有害。十月,水冻虫死了之后,莼还是可以吃的。从十月底到第二年三月,都吃“瓌(guī)莼”。瓌莼是根上头、丝莼下面的根茬。丝莼死了之后,〔下面〕留着的根茬,形状像珊瑚,上端一寸左右的地方,肥而且滑,可以吃;再摘深些,味道就苦涩了。

凡是丝莼,在陂池里种的,颜色带黄,肥美好吃,只要洗干净了就可以用;采取野生的莼,颜色青的,须要在另外的铛里用沸水焯一下,然后再用,不焯的话,味道就苦涩。丝莼和瓌莼,都是有多长就尽长用,不要切。

鱼和莼菜都要冷水下锅。如果没有莼菜,春天可以用嫩芜菁叶,夏天秋天可以畦种芮菘(?)、芜菁取鲜叶,冬天用荠叶来搀和。芜菁叶等要等〔冷水煮的鱼〕水沸了撇去上层浮沫之后,才下锅。这些叶子都只可少搁些,不可多,多了就失去羹的味道。干芜菁叶没有味,不中用。豉汁要在另外的铛里用水煮开一次,滤去渣滓,澄清后再用。煮的时候不要用杓子研豆豉,研了会使羹浑浊,因为研烂后豉汁过滤不清〔,所以造成羹也浑浊〕。煮豉汁只要煮到像新琥珀〔的浅黄褐〕色就可以了,不要太黑,黑了味就苦涩。只单纯用莼菜搀和,不得加葱、薤及米糁、菹菜、酸醋等。用莼菜尤其不宜咸。羹熟了就加些清净的冷水,一般是一斗羹,用一升水,羹多了按比例加水,使羹增添清爽甜美的口味。下菜、豉汁或盐的时候,都不得搅和,搅和了会把鱼和莼菜搅碎,羹也就浑浊,就作不好了。

《食经》说:“作莼羹,鱼切成二寸长,但莼菜不切。用鳢鱼时,〔鱼同〕莼菜〔一齐〕冷水下锅;用白鱼时,莼菜冷水下锅,鱼到水开了再下。都加入咸豆豉。”又一说:“鱼切成三寸长,二寸半阔。”又一说:“将莼菜仔细择净,在沸汤里焯过。中半破开鳢鱼为两片,斜披成薄片,就半片鱼身横披出头,再切成二寸宽的块。鱼煮三沸后,放下整条的莼菜。加入豉汁和浸渍后澄清的盐汁。”

醋菹鹅鸭羹 〔1〕 : 方寸准,熬之。与豉汁、米汁 〔2〕 。细切醋菹与之,下盐。半奠 〔3〕 。不醋,与菹汁。

菰菌鱼羹:“鱼,方寸准。菌,汤沙中出,擘。先煮菌令沸,下鱼。”又云:“先下,与鱼、菌、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、糁、葱、豉 〔4〕 。”又云:“洗,不沙。肥肉亦可用。半奠之。”

思尹切 羹臛法第七十六 古可切 鱼羹 〔5〕 羹臛法第七十六 ,汤渍令释,细擘。先煮 羹臛法第七十六 ,令煮沸。下鱼、盐、豉。半奠之。

鳢鱼臛: 用极大者,一尺以下不合用。汤鳞治,邪截臛叶,方寸半准。豉汁与鱼,俱下水中。与研米汁。煮熟,与盐、姜、橘皮、椒末、酒。鳢涩,故须米汁也。

鲤鱼臛: 用大者。鳞治,方寸,厚五分。煮,和,如鳢臛。与全米糁。奠时,去米粒,半奠。若过米奠 〔6〕 ,不合法也。

羹臛法第七十六 上,力减切;下,初减切。 〔7〕 : 用猪肠。经汤出,三寸断之,决破,细切,熬。与水,沸,下豉清、破米汁 〔8〕 ,葱、姜、椒、胡芹、小蒜、芥 并细切锻 〔9〕 。下盐、醋。蒜子细切血,将奠与之 〔10〕 早与血则变,大可增。米奠 〔11〕

鳢鱼汤: 羹臛法第七十六 ,用大鳢,一尺以下不合用 〔12〕 。净鳞治 〔13〕 ,及霍叶斜截为方寸半,厚三寸 〔14〕 。豉汁与鱼,俱下水中。与白米糁。糁煮熟,与盐、姜、椒、橘皮屑末 〔15〕 。半奠时,勿令有糁。

羹臛法第七十六 〔16〕 :汤 羹臛法第七十六 徐廉切 〔17〕 ,去腹中,净洗,中解,五寸断之。煮沸,令变色。出,方寸分准 〔18〕 ,熬之。与豉清、研汁 〔19〕 ,煮令极熟。葱、姜、橘皮、胡芹、小蒜,并细切锻与之。下盐、醋。半奠。

七艳切 淡: 用肥鹅鸭肉,浑煮。研为候 〔20〕 ,长二寸,广一寸,厚四分许。去大骨。白汤别煮椠,经半日久,漉出,淅箕中杓迮去令尽 〔21〕 。羊肉,下汁中煮,与盐、豉。将熟,细切锻胡芹、小蒜与之。生熟如烂。不与醋。若无椠,用菰菌 用地菌,黑里不中。椠,大者中破,小者浑用。椠者,树根下生木耳,要复接地生 〔22〕 ,不黑者乃中用。米奠也 〔23〕

损肾 〔24〕 : 用牛羊百叶,净治令白,薤叶切,长四寸,下盐、豉中 〔25〕 ,不令大沸—大熟则韧,但令小卷止。与二寸苏,姜末,和肉。漉取汁 〔26〕 ,盘满奠。又用肾,切长二寸,广寸,厚五分,作如上。奠,亦用八 〔27〕 。姜、薤,别奠随之也。

烂熟: 烂熟肉,谐令胜刀,切长三寸,广半寸,厚三寸半。将用,肉汁中葱、姜、椒、橘皮、胡芹、小蒜并细切锻,并盐、醋与之。别作臛。临用,泻臛中和奠。有沈 〔28〕 ,将用乃下。肉候汁中小久则变,大可增之 〔29〕

治羹臛伤咸法: 取车辙中干土末,绵筛 〔30〕 ,以两重帛作袋子盛之,绳系令坚坚,沉着铛中。须臾则淡,便引出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自此条以下至“烂熟”条,都是《食经》文。供奠上有一定的装法,又有“又云”,多有借用字,叙述疏简,都是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文的特色。

〔2〕米汁: 指碎米的汁,就是把米研碎后和进水调成米汁,然后下在锅里,略似现在的勾芡。

〔3〕半奠: 盛半碗供上席。启愉按:“奠”的原义是“置”,碗放在桌上是置,饭菜盛在碗里也是置,今浙东方言犹称盛饭、盛菜为“置饭”、“置菜”。在浙东用奠的本义字“置”,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即用“奠”的本字。奠也是装盛食物的容器,因亦称其装盛方法为“奠”。这就是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的所谓“奠”。奠字后文用得很多,都是这二书的用词,无非是各种不同的盛供方法而已。古时宴飨和祭祀分不开,二书的奠法可能是由祭奠演变而来,有严格的礼制和规矩。

〔4〕“先下,与鱼、菌 ……”,“与鱼”二字倒错。“先下”,承上文后下鱼而言,这又法的不同是先下鱼,后下蕈等,应作“先下鱼,与菌 ……”。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(mù),同“莫”,是蓼科的酸模(Rumex acetosa),颇觉突兀,仍疑是“米”字之讹。

〔5〕 羹臛法第七十六 (gě): 同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,即笋干。

〔6〕若过米奠: 如果连着米粒供上。《今释》改“米”为“半”,意谓超过半奠;日译本保存原文,释“过”为“渡”,即带着米粒盛上。启愉按: 日译本为长,既不改字,又和去掉米粒不应带进去的告诫吻合。

〔7〕脸: 只有唐释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一五解释“脸”为“生血也”,与本条用血相合。 羹臛法第七十六 (chǎn): 指纤长的肠。二物合用,故名“脸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。贵阳等地有一种用肠和血作盖头的面条,肠者长也,血者红旺也,所以称为“长旺面”,和脸 羹臛法第七十六 命意仿佛,不过文绉绉罢了。

〔8〕“破”,应是“研”字之讹。《北户录》卷二“食目”称:“南朝食品中,有脸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。”崔龟图注:“脸 羹臛法第七十六 法: 用猪肠,经沸汤出,三寸断之,决破,细切,熬之。与水,沸,下豉汁、研米,葱、姜、椒、胡芹、蒜。下盐、醋。蒜子细切血,将奠与之—早与血则变也。”崔注采自《要术》,“破”正作“研”。

〔9〕胡芹: 即马芹,参见卷三《种蘘荷芹 羹臛法第七十六 》注释。

〔10〕“血,将”,原倒作“将血”,一字之倒,上下迷惘。按: 这里是说血要在将盛供时才下锅,下早了会变老,所以说“早与血则变”,必须是“血,将”,据注〔8〕崔龟图注倒正。“蒜子细切血”是一句,是说将血切成蒜子大,不是细切蒜子(小蒜已经“并细切锻”)。这一迷惘可因“血”字的倒正迎刃而解。

〔11〕“大可增。米奠”,崔注无之,但从血变老了可以推测“增”是“憎”字的形似之误,“米奠”是“半奠”之误,应读成:“早与血则变,大可憎。半奠。”因其“礼制”严格,不允许烹饪失格,故有此告诫。

〔12〕“以下”,原作“以上”,据上文“鳢鱼臛”条改正。

〔13〕“净鳞治”,鳢鱼有黏液,上文是“汤鳞治”, 羹臛法第七十六 鱼(鲇鱼)黏液更多,下文是“汤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,“净”应是“汤”字之误。现在群众“煺”多黏液的鱼也常用热汤。下文“及”,疑应作“即”,音近而讹。

〔14〕“三寸”,疑是“半寸”之误。“半”字烂了一竖,容易错成“三”。

〔15〕“屑末”,指橘皮(也可包括花椒),原作“屑米”,与“白米糁”重复,误,径改。

〔16〕 羹臛法第七十六 (tuó): 羹臛法第七十六 鱼。据《玉篇》、《说文》,就是鲇鱼。鲇鱼多黏液,故用热汤煺治。而《尔雅》、《诗》毛《传》均释 羹臛法第七十六 (即 羹臛法第七十六 )为鲨鱼,非此所指。《要术》称“鲇”,《食经》称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,名物称谓不同。

〔17〕 羹臛法第七十六 (xún,又qián):禽畜杀死后用开水去毛。

〔18〕“分”,勉强可作分开讲,或疑“半”之误。日译本改作“半”。

〔19〕“研汁”,应是“研米汁”,脱“米”字。

〔20〕“研为候”,不可解,黄麓森认为是“斫为条”之误,据下文“长二寸”应是。

〔21〕“淅箕中杓迮去令尽”,“箕”原作“其”,误。按: 卷九各篇引《食次》文“淅箕”屡见,这里该是就在淅箕中洗过,并用杓底压榨(迮)去腥水。“淅箕”即淘米箕,俗亦称“筲箕”,字应作“箕”,据《食次》改。“迮去”下应有“水”字,但这是《食经》文,它就是这样含糊的。

〔22〕“复”,《今释》疑“须”之误。

〔23〕“米奠”,没有用米,疑“半奠”之误。又,本条“椠淡”,“椠”(qiàn)是写字的板片,但下文说明是木耳,也是《食经》的特用字。“淡”,不搭界,《广雅·释器》:“腅 ……肉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腅,肴也。”“淡”应是“腅”的同音借用字。

〔24〕“损”,也是借用字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卷九“酒食”: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,臛也。”“损”又是“ 羹臛法第七十六 ”(sǔn)的同音借用字。日译本改作“胘”(xián),即牛百叶。按: 《食经》文仅见于本篇者,就有准、锻、谐、漉、椠、胳(络)、沙(煠)、菰(菇)、臛叶(藿叶)、淡(腅)、损( 羹臛法第七十六 )等许多特用词和同音音近借用字,简直有点像“变文”,这和贾氏行文是截然异趣,泾渭分流的。

〔25〕“豉中”,疑是“豉汁”烂后错成。

〔26〕“漉取汁”,“漉”,大致相当于现在的“捞”,但汁如何捞法;贾氏偶亦用如“沥”字,则是沥去液汁不要,怎么反而要“取”?这也是《食经》行文遣词的怪特色。但这样却使得涵义不明,究竟是去掉肉汁,还是把肉汁取出浇在肉里面?今人《要术》译文就出现这两种分歧(《今释》译用前者,日译本用后者)。启愉倾向于前者: 一、其肉汁腥膻。二、“姜末和肉”,该是干肴上席。

〔27〕“亦用八”,“亦”字无根据,疑衍。

〔28〕沈: 指酸浆。“沈”,即“瀋”字,是浆汁。这是《食经》文,上文《食经》文有鹅鸭羹用酸菜,并说不够酸时加上酸菜卤,所以这里释为酸浆。

〔29〕“大可增之”,“增”疑“憎”的形似之误。之所以嫌憎,是“肉候汁中小久则变”,变谓变味。这肉臛将上桌时才别煮肉汁下葱姜等辛香作料,葱姜等过煮极易失去鲜品原有香味,产生恶味,所以临用时才倒汁入臛,马上上桌,防止香料久搁泡熟产生异味,也自然沾染,使肉味道受影响,那就“大可憎之”了。“之”,自然指代肉臛,《食经》用法也,姑仍其旧。

〔30〕“绵”,贾氏文“绢筛”屡见,疑“绢”之误。

【翻译】

酸菜鹅鸭羹: 〔将鹅鸭肉〕切成一寸见方的块,炒过。加豉汁和碎米的汁〔煮〕。将酸菜切细,放下去,再搁盐。盛半碗供上席。如果不够酸,加点酸菜卤。

菇蕈鱼羹:“鱼切成一寸见方的块。蕈要先在沸汤中焯过,擘开用。先将蕈煮开,再下鱼块。”又一说:“先下鱼块,再下蕈、〔米〕糁、葱、豆豉。”又一说:“蕈只洗净,不要焯。肥肉也可以用。盛半碗供上席。”

笋干鱼羹: 先将笋干在热水中浸涨,撕成细条。先把笋干煮沸,再下鱼、盐、豆豉。盛半碗供上桌。

鳢鱼臛: 鳢鱼要用极大的,一尺以下的不合用。热汤煺去鳞,整治洁净,斜披成薄片,再切成一寸半见方的块。豉汁和鱼一齐下入水中煮。再加研碎的米汁。煮熟后,加盐、生姜、橘皮、花椒末、酒。鳢鱼肉味涩,所以须要加米汁。

鲤鱼臛: 用大鲤鱼。煺鳞整治洁净,切成一寸见方五分厚的块。煮和加上作料,如同鳢鱼臛的作法。加入整粒的米作糁。盛上桌时,去掉米粒,盛半碗供上。如果连着米粒供上,是不合规矩的。

羹臛法第七十六 羹: 用猪肠。在沸汤中烫过,取出来,切成三寸长的段,再破开,切细,炒过。加水煮沸后,下清豉汁和〔研碎的〕米汁,及葱、生姜、花椒、胡芹、小蒜、芥菜—都要切细斩碎。下盐、醋。再将猪血切细成蒜子的大小,将要上桌时下锅—下早了血会变老,很让人〔憎嫌〕。盛〔半碗〕供上桌。

鳢鱼汤: 切成脔块;用大鳢鱼,一尺以下的不合用。去掉鳞,整治洁净,就斜截成片,再切成一寸半见方、〔半〕寸厚的块。豉汁和鱼,一齐下锅。再下白米作糁。糁煮熟了,放进盐、生姜、花椒、橘皮末。盛半碗上桌时,不要让碗里有米糁。

羹臛法第七十六 鱼臛: 用热汤煺治,去掉内脏,洗洁净,中半破开,斩成五寸宽的块。下水煮沸,变白色后,取出来,分(?)成一寸见方的块,〔加油〕炒过。放进清豉汁和研碎〔米〕汁,煮到极熟。葱、生姜、橘皮、胡芹、小蒜,都切细琢碎放下去。再下盐、醋。盛半碗供上席。

椠〔腅〕(dàn): 用肥鹅、肥鸭的肉。先整只煮熟,再〔斫〕成二寸长、一寸宽、四分左右厚的〔条〕。去掉大骨头。另外用白沸水煮椠,煮过半天,捞出来,放在淘米箕里用杓子把水榨干尽。再拿羊肉放在鹅鸭肉汤里煮,下盐、豆豉。快熟时,放进切细斩碎的胡芹、小蒜末。〔然后将鹅鸭肉和椠一齐下锅再煮,〕煮到烂熟。这菜肴不加醋。如果没有椠,用菇蕈—就是地蕈,但菌盖里面黑色的不合用。椠,大的中间擘破,小的整个用。所谓椠,就是树根下长出的木耳,〔须〕要贴地面生长的,不黑的才合用。盛〔半碗〕供上席。

羹臛法第七十六 〕肾: 用牛羊的百叶,整治使白净,切成薤叶那样阔的细条,四寸长,放进和着盐的豉〔汁〕里煮,不要煮到大开—太熟了肉就韧,只要让肉稍微卷曲就可以了。搁下二寸苏叶,一些生姜末,和在肉里面。漉掉汁,盛满一盘供上席。又用腰子,切成二寸长、一寸宽、五分厚的片,像百叶一样的烧法。盛上席,八片腰子盛一盘。另外装一小碟的生姜和薤跟上去。

烂熟: 将肉煮到烂熟,恰好到可以受得起刀切,切成三寸长、半寸阔、三寸半厚的块。将要用肉时,先在肉汁里加上切细琢碎的葱、生姜、花椒、橘皮、胡芹、小蒜,调进盐和醋。另外将肉煮成臛。临要供上席时,把调和好的香料汁浇进臛中,和好了一道盛供上去。如果有酸浆,将要上席时放下去。肉在〔香料汁里〕煮久了会变味,这是很使人〔憎嫌的〕。

治羹臛太咸的方法: 取得车辙中的干土末,用〔绢筛〕筛过,盛在两层绸作成的口袋里,用绳子缚得紧紧的,沉到锅里去。过不久,味道就淡了,把口袋拉出来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醒世姻缘传

《醒世姻缘传》以一个人生业果、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,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--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,是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