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食次》曰:“葱韭羹法: 下油水中煮葱、韭—五分切,沸俱下。与胡芹、盐、豉、研米糁—粒大如粟米。”
瓠羹: 下油水中煮极熟—瓠体横切,厚三分,沸而下。与盐、豉、胡芹。累奠之。
油豉: 豉三合,油一升,酢五升 〔1〕 ,姜、橘皮、葱、胡芹、盐,合和,蒸。蒸熟,更以油五升,就气上洒之。讫,即合甑覆泻瓮中。
膏煎紫菜: 以燥菜下油中煎之,可食则止。擘奠如脯。
薤白蒸: 秫米一石,熟舂 ,令米毛 〔2〕 ,不 〔3〕 先击反。 以豉三升煮之 〔4〕 , 箕漉取汁 〔5〕 ,用沃米,令上谐可走虾 〔6〕 。米释,漉出 — 停米豉中 〔7〕 ,夏可半日,冬可一日,出米。葱、薤等寸切,令得一石许,胡芹寸切,令得一升许,油五升,合和蒸之 — 可分为两甑蒸之。气馏,以豉汁五升洒之。凡三过三洒,可经一炊久。三洒豉汁,半熟 〔8〕 ,更以油五升洒之,即下。用热食。若不即食,重蒸取气出。洒油之后,不得停灶上;则漏去油。重蒸不宜久,久亦漏油。奠讫,以姜、椒末粉之。溲甑亦然 〔9〕 。
音苏 托饭 〔10〕 : 托二斗,水一石。熬白米三升,令黄黑,合托 〔11〕 ,三沸。绢漉取汁,澄清,以 一升投中。无 ,与油二升。 托好。一升“次檀托” 〔12〕 ,一名“托中价”。
蜜姜: 生姜一升 〔13〕 ,净洗,刮去皮,笇子切 〔14〕 ,不患长,大如细漆箸。以水二升,煮令沸,去沫。与蜜二升煮,复令沸,更去沫。碗子盛,合汁减半奠;用箸,二人共。无生姜,用干姜,法如前,唯切欲极细。
【注释】
〔1〕“豉三合,油一升,酢五升”,下文还要用五升油来“洒”,这样的配比,不合理。三合约合今60毫升,只有一小杯,油和醋多到17—20倍,这点点豆豉,底下醋泡着,上层油封着,都反常。从洒油来推测,豆豉绝不止三合,因为只有这点点,五升油根本无法洒,那只能是沃灌。也许是:“豉五升,油一升,酢三合”,不过也只是“猜谜”而已。总之,自“瓠羹”以下至“蜜姜”,仍是《食次》文,它的“谜”比《食经》还多。
〔2〕“毛”,可以作带糠不淘洗解释,但也可能是“白”字之误。
〔3〕“ ”(xī),各本同,字书未收。吾点校记:“疑淅之变体。”据下文“ 箕”,应是“淅”的另一写法。这又是《食次》的异写字。
〔4〕“豉三升”,下文要用豉汁沃灌一石米,这太少,应有误。
〔5〕连下条的“漉取汁”,均以沥取液汁为“漉”,《食次》与《食经》用词相同,但贾氏不同(贾氏指取出固体物)。
〔6〕“谐”,意谓恰好,指上面高出的豉汁刚好达到能使虾游走的深度。这又是《食次》的特用词,与《食经》的“谐令胜刀”相同(卷八《羹臛法》“烂熟”引《食经》)。
〔7〕“豉”,指豉汁,应有“汁”字。
〔8〕“半熟”,三次洒豉汁,等于馏了三次,米已蒸熟,而且半熟也不能吃,应是“米熟”之误。
〔9〕“溲甑亦然”,或者指溲米上甑时也要加些姜、椒末?词语特别,有否误字,也是难猜的谜。
〔10〕 : 同“酥”。此指酥油。这是《食次》用词。 托: 应是“籷”的同音借用字,《集韵·入声·二十陌》解释籷是“屑米为饮”,这 托也是一种籷米加炒米合煮取得米汤加上酥油的饮浆,与籷很相似。
〔11〕“托”下应有“煮”字。
〔12〕“一升”,黄麓森校记,疑“一名”之误。“次檀托”及下句中“托中价”,无从理解,大概都是少数民族名称的译音。
〔13〕金抄作“一升”,他本作“一斤”。
〔14〕笇(suàn): 同“算”,算筹。
【翻译】
《食次》说:“葱韭羹的作法: 将葱和韭菜都切成五分长,下在加油的水里煮—等水开了一齐放下去。加入胡芹、盐、豆豉和研碎了的米糁—颗粒像粟米大小。”
瓠羹: 将瓠横切成片,每片三分厚,下在加油的水里煮—等水开了放下去,煮到极熟。加上盐、豆豉、胡芹。一片片叠着盛供上席。
油豉: 三合豆豉,一升油,五升醋(?),加上生姜、橘皮、葱、胡芹、盐,混合着一起蒸。蒸熟了,再用五升油就着水汽上面洒下去。洒完了,举起甑倒覆过来倒进瓮里。
油煎紫菜: 用干燥的紫菜下在油里煎,到可以吃就停煎。撕开来盛供上席,像撕开腊肉一样。
薤白蒸: 糯米一石,精熟地舂捣,让米就带着糠,不淘洗。用三升(?)豆豉煮出汁,拿淅箕沥出豉汁,用来浸米,豉汁高出米上面恰好可以让虾游走的深度。米浸涨了,捞出来—浸米的时间,夏天大约半天,冬天大约一天,然后捞出。葱、薤白切成一寸长,要用一石左右,胡芹也切成一寸长,用一升左右,再加五升油,〔连同米〕一起混合起来蒸—可以分作两甑来蒸。气馏之后,又用五升豉汁洒上。一共气馏三次,洒三次豉汁,大约蒸到炊熟一顿饭的时间。洒了三次豉汁,〔米〕熟了,再用五升油洒下去,就下甑。趁热吃。如果不是马上吃的,后来吃时要重蒸到冒气。洒油之后,不要停放在灶火上,否则会漏油。重蒸时也不宜过久,过久了也会漏油。盛好之后,撒些生姜、花椒末在上面,供上席。溲米上甑时(?),也要加些姜、椒末。
托饭: 用二斗托,一石水。将三升白米炒到黄黑,和在托里,〔用一石水煮到〕三沸。用绢滤取汁。澄清之后,加入一升 。没有 ,加入二升油。 托就好。这饭又〔名〕“次檀托”,又名“托中价”。
蜜姜: 一升生姜,洗干净,刮去皮,切成算筹般的条子,不嫌长,粗细像细的漆筷子。用二升水,煮沸,去掉浮沫。加入二升蜜,再煮沸,再撇去浮沫。盛在碗里,连汁不到半碗,供上席。用筷子夹,两个人共一份。没有生姜,用干姜,作法同上面一样,不过要切得极细。
缹瓜瓠法 〔1〕 : 冬瓜、越瓜、瓠,用毛未脱者, 毛脱即坚。 汉瓜用极大饶肉者 〔2〕 ,皆削去皮,作方脔,广一寸,长三寸。偏宜猪肉,肥羊肉亦佳; 肉须别煮令熟,薄切。 苏油亦好。特宜菘菜。 芜菁、肥葵、韭等皆得。苏油,宜大用苋菜。 细擘葱白, 葱白欲得多于菜。无葱,薤白代之。 浑豉,白盐,椒末。先布菜于铜铛底,次肉, 无肉以苏油代之。 次瓜,次瓠,次葱白、盐、豉、椒末,如是次第重布,向满为限。少下水, 仅令相淹渍。 缹令熟。
又缹汉瓜法: 直以香酱、葱白、麻油缹之。勿下水亦好。
缹菌 其殒反 法: 菌,一名“地鸡”,口未开,内外全白者佳;其口开里黑者,臭不堪食 〔3〕 。其多取欲经冬者,收取,盐汁洗去土,蒸令气馏,下着屋北阴干之。当时随食者,取即汤煠去腥气,擘破。先细切葱白,和麻油, 苏亦好。 熬令香;复多擘葱白,浑豉、盐、椒末,与菌俱下,缹之。宜肥羊肉;鸡、猪肉亦得。肉缹者,不须苏油。 肉亦先煮熟,薄切 〔4〕 ,重重布之如“缹瓜瓠法”,唯不着菜也。
缹瓜瓠、菌,虽有肉、素两法,然此物多充素食,故附素条中 〔5〕 。
缹茄子法: 用子未成者, 子成则不好也。 以竹刀骨刀四破之, 用铁则渝黑 〔6〕 。 汤煠去腥气。细切葱白,熬油令香; 苏弥好。 香酱清、擘葱白与茄子俱下,缹令熟。下椒、姜末。
【注释】
〔1〕自此条以下,专讲缹法,才是《要术》本文。缹,用少量的水液缓火焖煮,或单用油焖,与卷八《蒸缹》的缹法相同,不过本篇的缹菜是素的,虽然也有加肉荤的,但仍然当作素食,所以都列在本篇。
〔2〕汉瓜: 未详。
〔3〕伞菌子实体的幼期,菌盖还被菌幕的薄膜包被着,“伞”还没有张开来,最为鲜嫩。菌盖张开,越大越老,到菌盖腹面的菌褶变成黑色,以至发臭,自然不堪食用。
〔4〕“薄”,金抄作“ ”,他本作“蘇”,均误。“缹瓜瓠法”有“ ……薄切”,显系“薄”字之误,径改。
〔5〕本篇缹法是用少量的水液缓火油焖,与卷八《蒸缹》的缹法相同,同法分列,使读者产生疑窦。贾氏本条特予解释,原来是这些缹菜“多充素食”,缹茄子、缹汉瓜还是净素的,所以都列在本篇《素食》中。
〔6〕茄子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,鞣酸能与铁化合,生成黑色的鞣酸铁,所以用铁刀切茄子,切面很快会变黑。
【翻译】
缹瓜瓠的方法: 冬瓜、越瓜、瓠,都用还没有脱毛的, 脱毛的肉就硬了。 汉瓜用极大多肉的,都削去皮,切成长方块,一寸宽,三寸长。用猪肉特别相宜,肥羊肉也好; 肉须要另外煮熟,切成薄片。 苏子油也不错。特别宜于配上菘菜。 芜菁叶、肥葵菜、韭菜等都可以用。苏子油宜于配合多量的苋菜。 〔准备着〕擘细的葱白, 葱白要比菜多。没有葱白,可以用薤白代替。 整颗的豆豉,白盐,花椒末。先将菜铺在铜铛底上,再铺肉, 没有肉用苏子油代替。 再铺瓜,再铺瓠,最后铺葱白、白盐、豆豉、花椒末,这样依次层层铺上,到快满为止。少下水, 只让它腌渍着。 焖煮到熟。
又缹汉瓜的方法: 只用香酱、葱白、大麻油焖煮。不加水也好。
缹菌蕈的方法: 菌蕈,又名“地鸡”,没有开口,里外都是白色的为好;开了口里面黑色的,有臭气,不堪食用。如果要想多采收一直用到过冬的,采来之后,用盐汁洗去泥土,蒸到气馏了,就取下来,放在屋北面阴干了收藏。如果采来当时就吃的,就用沸汤焯去腥气,撕开来。先将葱白切细,和进大麻油里, 苏子油也好。 借葱香把油炼香,再多擘些葱白,加上整颗的豆豉、盐、花椒末,连同菌蕈一并下到锅里油焖。又宜于加肥羊肉焖煮;加鸡肉、猪肉也可以。加肉焖煮的,不必再加苏子油。 肉也要先煮熟,切成薄片,一层层地铺上,像上面缹瓜瓠的方法,不过不加菜罢了。
缹瓜瓠、缹菌蕈,虽然都有肉的、素的两种方法,不过大都把这些食品当作素食,所以附列在《素食》篇中。
缹茄子的方法: 用种子还没有成熟的, 种子成熟的就不好了。 拿竹刀或骨刀切成四块, 用铁刀切就会变黑。 下沸汤中焯去腥气。用切细的葱白,下油中把油炼香, 苏子油更好。 将香酱清汁、擘细的葱白,连同茄子一并下到锅里,油焖到熟。再搁下花椒和生姜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