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尔雅》曰:“梅,柟也。”“时,英梅也。” 〔1〕 郭璞注曰:“梅,似杏,实醋。”“英梅,未闻。” 〔2〕
《广志》曰:“蜀名梅为‘ ’,大如雁子。梅杏皆可以为油、脯。黄梅以熟 作之。”
《诗义疏》云:“梅,杏类也;树及叶皆如杏而黑耳。实赤于杏而醋,亦可生噉也。煮而曝干为 〔3〕 ,置羹、臛、齑中。又可含以香口。亦蜜藏而食。”
《西京杂记》曰:“侯梅,朱梅,同心梅,紫蒂梅,燕脂梅,丽枝梅。” 〔4〕
按: 梅花早而白,杏花晚而红;梅实小而酸,核有细文,杏实大而甜,核无文采。白梅任调食及齑,杏则不任此用。世人或不能辨,言梅、杏为一物,失之远矣。 〔5〕
《广志》曰:“荣阳有白杏,邺中有赤杏,有黄杏,有柰杏。” 〔6〕
《西京杂记》曰:“文杏,材有文彩。蓬莱杏,东海都尉于台献 〔7〕 ,一株花杂五色,云是仙人所食杏也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引文见《尔雅·释木》,均无“也”字。柟(nán),即楠字,是樟科的楠木(Phoebe zhennan),别名“梅”,但不是蔷薇科的梅(Prunus mume)。
〔2〕今本郭璞注“英梅”是“雀梅”,跟《要术》引作“未闻”不同,可注意。雀梅即郁李(Prunus japonica)。
〔3〕“ ”,字书没有此字,《御览》卷九七〇引《诗义疏》及《初学记》卷二六引《毛诗草木疏》均作“蘇”。《永乐大典》卷二八〇八“梅”字下引《要术》亦作“蘇”。清末吾点疑是“ ”字之误,左边的“木”错成“禾”,右边的“尞”错成“昔”,又左右倒错了变成“ ”。“蘇”也是由右边错成“魚”而倒错。按:“ ”,《说文》:“干梅之属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有“干 ”。这里正是“煮而曝干”,应是“ ”字之误。郝懿行《尔雅义疏》引《要术》转引《诗义疏》作“腊”,则是根据《初学记》卷二八引《诗义疏》作“腊”来的。
〔4〕《西京杂记》记载是“梅七”,《要术》少一种,名称也有不同。
〔5〕贾思勰对植物种类的鉴别,有独到的正确见解。梅和杏不容易分辨,古人往往混为一物,就是现在也常有人混淆。贾氏就形态、性状等方面予以辨别,指出花色、花期、果味、用途等方面二者不同,特别是核外形的差异,尤为正确。他说,梅的核上有细纹,杏核则无“文采”。按: 杏核核面平滑无纹,没有斑孔,是杏在植物分类上的重要特征,也给贾氏抓住了。他的这种细心观察精神值得称道。
〔6〕《御览》卷九六八“杏”引《广志》无“黄杏”,余同。“荣阳”,应是“荥阳”之误。《王氏农书·百谷谱六·梅杏》引《广志》作“荥阳”。
〔7〕“东海都尉于台”,《御览》卷九六八引《西京杂记》同,但今本《西京杂记》作“东郭都尉干吉”,则东郭干吉是人名,有不同,但今本可能是错的。都尉,郡的高级武官。东海,汉时东海郡,郡治在今山东郯城北。
【翻译】
《尔雅》说:“梅,就是柟。”“时,是英梅。”郭璞注解说:“梅,像杏子,果实酸。”“英梅,未闻。”
《广志》说:“蜀人把梅称为‘ ’(lǎo),有雁蛋那么大。梅杏都可以作‘果油’和果脯。黄梅用熟 作成。”
《诗义疏》说:“梅是杏一类的;树和叶子都像杏,不过颜色黑些。果实比杏子红,味道酸,也可以生吃。煮过晒干成为〔 〕,可以加在鱼肉菜肴中调味,也可以作成调味的齑菜。又可以含在口里使口气变香。还可以用蜜腌渍着吃。”
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〔上林苑中〕有侯梅,朱梅,同心梅,紫蒂梅,胭脂梅,丽枝梅。”
〔思勰〕按: 梅花开得早,花是白色的,杏花开得晚,花是红色的;梅的果实小,味道酸,核上有细纹,杏的果实大,味道甜,核上没有花纹。白梅可以调和菜肴和作齑菜,杏子却没有这种用途。可现在的人有分辨不清的,说梅和杏是同一种植物,就错得远了。
《广志》说:“〔荥〕阳有白杏,邺中有赤杏,有黄杏,有柰杏。”
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〔上林苑中〕有文杏,木材有花纹。蓬莱杏,东海都尉于台所献,一株树上有五种颜色的花,说是仙人所吃的杏。”
栽种与桃李同 〔1〕 。
作白梅法: 梅子酸,核初成时摘取,夜以盐汁渍之,昼则日曝。凡作十宿,十浸十曝,便成矣。调鼎和齑,所在多入也。
作乌梅法: 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,笼盛,于突上熏之,令干,即成矣。乌梅入药,不任调食也。
《食经》曰:“蜀中藏梅法: 取梅极大者,剥皮阴干,勿令得风。经二宿,去盐汁 〔2〕 ,内蜜中。月许更易蜜。经年如新也。”
作杏李麨法: 杏李熟时,多收烂者,盆中研之,生布绞取浓汁,涂盘中,日曝干,以手摩刮取之。可和水为浆,及和米 ,所在入意也。
作乌梅欲令不蠹法: 浓烧穰 〔3〕 ,以汤沃之,取汁,以梅投中,使泽。乃出蒸之。
《释名》曰:“杏可为油。” 〔4〕
【注释】
〔1〕这句含义不清楚。《要术》桃要种,李要栽,那么梅、杏与桃、李相同,究竟是种还是栽?还是二者或种或栽都可以?现在通常繁殖法,梅是嫁接,也可播种,杏则常用嫁接。
〔2〕“去盐汁”,应有先经盐渍的过程,通常“经二宿”上应有“盐汁渍”字样,但《食经》文常是这样想当然。
〔3〕“浓烧穰”,不好讲,“浓”字疑应在“取”字下作“取浓汁”,上条即作“绞取浓汁”,传抄中上窜致误。
〔4〕《释名·释饮食》无此句,今本有误。今本有如下记载:“柰油,捣柰实,和以涂缯上,燥而发之,形似油也。柰油亦如之。”问题就出在“柰油亦如之”,因为与上文重出,决非原文,错在“柰油”是“杏油”之误。《要术》引作“杏可为油”,正是根据“杏油亦如之”引述的。《御览》卷八六四“油”引《释名》正作:“柰油 ……形似油也。杏油亦如之。”《永乐大典》卷八八四一“油”字下引《释名》也是“杏油”。又,“柰油”的作法,与《种枣》引郑玄的“枣油法”完全相同,怀疑郑玄是《释名》之误,而被《食经》误题。“枣”字残烂后容易错成“柰”字,今本《释名》乃误“枣油”为“柰油”。毕沅《释名疏证》也认为可疑。
【翻译】
梅杏栽种的方法与桃李相同。
作白梅的方法: 酸梅子在核刚长成的时候摘下来,夜里用盐汁浸渍着,白天在太阳底下晒。这样夜浸日晒,一共浸上十夜,晒上十天,便作成了。用来调和鱼肉厚味,或者加入齑菜中,样样都用得上。
作乌梅的方法: 也是在梅核刚长成的时候摘下来,用笼子盛着,放在烟囱上熏,把它熏干,就作成了。乌梅只作药用,不能调和菜肴。
《食经》记载蜀人藏梅的方法说:“拿极大的梅子,剥去皮,阴干,不要让它见风。〔浸入盐汁中。〕经过两夜,去掉盐汁,浸入蜜里面。一个月左右,再换蜜浸渍。这样,可以经过一年还同新鲜的一样。”
作杏麨、李麨的方法: 杏子、李子成熟时,多多收集熟烂的,在盆中研糊了,用未经煮练的生布绞得浓汁,涂在盘子上,太阳底下晒干后,用手指摩散刮下来。可以用来和水作成饮浆,以及和入炒米粉里,随人喜欢,都合口味。
作好的乌梅使它不生虫的方法: 烧黍秸成灰,用热汤灌进去,绞得浓灰汁,拿乌梅泡在里面,让它吸汁润泽,然后取出,蒸过。
《释名》说:“杏子可以作成‘杏油’。”
《神仙传》曰 〔1〕 :“董奉居庐山,不交人。为人治病,不取钱。重病得愈者,使种杏五株;轻病愈,为栽一株。数年之中,杏有十数万株,郁郁然成林。其杏子熟,于林中所在作仓。宣语买杏者:‘不须来报,但自取之,具一器谷,便得一器杏。’有人少谷往,而取杏多,即有五虎逐之。此人怖遽,檐倾覆,所余在器中,如向所持谷多少。虎乃还去。自是以后,买杏者皆于林中自平量,恐有多出。奉悉以前所得谷,赈救贫乏。” 〔2〕
《寻阳记》曰 〔3〕 :“杏在北岭上,数百株,今犹称董先生杏。”
《嵩高山记》曰 〔4〕 :“东北有牛山,其山多杏。至五月,烂然黄茂。自中国丧乱,百姓饥饿,皆资此为命,人人充饱。” 〔5〕
史游《急就篇》曰:“园菜果 助米粮。” 〔6〕
按杏一种,尚可赈贫穷,救饥馑,而况五果、 、菜之饶,岂直助粮而已矣?谚曰 〔7〕 :“木奴千,无凶年。”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谷也。
杏子人,可以为粥 〔8〕 。多收卖者,可以供纸墨之直也。
【注释】
〔1〕《神仙传》: 东晋葛洪(284—364)撰,叙述古代传说中的各个神仙故事。十卷,今存。
〔2〕与今本《神仙传》有异文,如“不交人”作“不种田”等。《类聚》卷八七“杏”所引极简略,《御览》卷九六八“杏”所引稍简。“于林中所在作仓”,二书均引作“于林中所在作箪食一器”(《类聚》脱“作”字),则以箪作为量器,即以一箪谷换一箪杏。又“董奉”下《御览》多“字君实”(鲍崇城刻本。中华影印本作“君异”)。
〔3〕《寻阳记》: 《隋书·经籍志》不著录,时代撰人不详,书已佚。另有张僧鉴《浔阳记》是另一书,因寻阳之作浔阳,始于唐初。寻阳,即今江西九江市。
〔4〕《嵩高山记》: 《隋书·经籍志》不著录,时代撰人不详,书已佚。《要术》卷一〇“槃多(一一四)”引有《嵩山记》,同是此书。嵩高山,即嵩山,在河南登封北。
〔5〕《类聚》卷八七、《御览》卷九六八都引到这条,文同,惟末后多“而杏不尽”句。
〔6〕见《急就篇》卷二,文同。
〔7〕“谚曰”,各本均作“注曰”,惟张步瀛校作“谚曰”。启愉按: 《急就篇》只有唐颜师古注,不但颜注无此注,中间隔着贾氏按语,也联系不上,而且贾氏也无由用颜注。《四时纂要·五月》正作“俗曰”。今从张校作“谚曰”。
〔8〕卷九《醴酪》有“杏酪粥”。
【翻译】
《神仙传》说:“董奉隐居在庐山,不和人来往。给人治病,不要钱。重病治好了的,叫他栽上五株杏树;轻病治好了的,栽上一株。几年之中,累计有杏树十几万株,郁郁苍苍成为大片杏林。杏子成熟时,在杏林里到处作着仓囤。告诉来买杏子的人说:‘不必当面来说,自己去拿就是了,带着一个容器的谷来,就换得同一容器的杏子去。’有人带少量的谷去,拿了多量的杏子,就有五只老虎来追。这人吓慌了赶快跑,担子也倾倒了,里面剩下的杏子,刚好跟原来带去的谷一样多,虎也就回去了。从这以后,买杏的人都在林中自觉地平心量取,唯恐多拿去。董奉就把所有的谷全都赈济给贫困的人。”
《寻阳记》说:“杏树在〔庐山〕北岭上,有几百株,现在还称为‘董先生杏’。”
《嵩高山记》说:“嵩山东北有座牛山,山上杏树很多。到五月,杏子成熟了,一片黄澄澄的茂盛得很。自从‘中国’战乱以来,百姓挨饥受饿,都靠这杏子来活命,个个都能吃饱。”
史游《急就篇》说:“园菜、果、 可以辅助米粮。”
〔思勰〕按: 一种杏子,尚且可以赈济贫困,救活饥民,何况五果、 、菜之类,那么丰饶,岂是仅仅饥荒代粮而已的?〔谚语〕说:“木奴千,无凶年。”这就是说果实可以在市场上直接换得五谷呀!
杏仁可以作粥。 多收集起来卖去,可以供给纸墨的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