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曰:“柿 〔1〕 ,赤实果也。”
《广志》曰:“小者如小杏。” 〔2〕 又曰:“ 枣,味如柿。晋阳 ,肌细而厚,以供御。” 〔3〕
王逸曰:“苑中牛柿。” 〔4〕
李尤曰:“鸿柿若瓜。” 〔5〕
张衡曰:“山柿。” 〔6〕
左思曰:“胡畔之柿。” 〔7〕
潘岳曰:“梁侯乌椑之柿。” 〔8〕
【注释】
〔1〕《说文》作“ ”,今写作“柿”。
〔2〕《御览》卷九七一“柿”引《广志》作:“柿有小者如杏。”
〔3〕本条《御览》引于卷九七三“ 枣”。 枣,即柿树科的君迁子。君迁子是嫁接柿的主要砧木,贾氏即用以嫁接柿。晋阳,今山西太原。“肌”,各本误作“脃”或“肥”,据《御览》引改正。
〔4〕《御览》卷九七一引作王逸《荔支赋》,是:“宛中朱柿。”“宛”是地名,即今河南南阳。“宛”、“苑”古通,《要术》写作“苑”,仍指南阳。《本草衍义》:“华州有一等朱柿,比诸品中最小,深红色。”《要术》“牛柿”,疑应作“朱柿”。
〔5〕《御览》卷九七一引作李尤《七款》,文同。“若”,各本均误作“苦”,据《御览》引改正。惟“七”是一种文体,称“七体”,《后汉书·李尤传》称其著有《七叹》等篇,“七款”疑是“七叹(歎)”的形似之误。
〔6〕“山柿”,出张衡《南都赋》,《文选》卷四载该赋:“乃有樱、梅、山柿 ……”
〔7〕“胡畔之柿”,左思魏都、蜀都、吴都《三都赋》中不见此句,未详所出。
〔8〕见潘岳《闲居赋》(《文选》卷一六)。乌椑(bēi),即椑柿,果汁可染渔网、漆雨具等,又名漆柿,即柿树科的油柿(Diospyros kaki var. sylvestris),是柿的变种。
【翻译】
《说文》说:“柿是果肉全红的果子。”
《广志》说:“小的像小杏子。”又说:“ 枣,味道像柿子。晋阳 枣,果肉细厚,是进贡皇家的。”
王逸说:“宛中的〔朱〕柿。”
李尤说:“大柿像瓜那样大。”
张衡说:“有山柿。”
左思说:“胡畔的柿。”
潘岳说:“梁侯乌椑的柿。”
柿,有小者,栽之;无者,取枝于 枣根上插之,如插梨法。
柿有树干者,亦有火焙令干者 〔1〕 。
《食经》藏柿法:“柿熟时取之,以灰汁澡再三度。干令汁绝,着器中。经十日可食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干: 启愉按: 这里“干”是指脱涩,本草书上多称脱涩为“干”。《王氏农书·百谷谱七·柿》:“又有烘柿,〔烘后〕器内盛之,待其红软,其涩自去,味甘如蜜。”柿有甜柿、涩柿两大类。甜柿在树上自然脱涩,成熟后摘下来就可以吃,这就是《要术》说的树上干的一类。涩柿必须经过人工脱涩才能吃,这就是《要术》说的火焙干的一类。下文引《食经》浸泡在灰汁中,也是一法。目的都在破坏果皮的细胞组织,使不能行正常呼吸作用,经过一定的日子后,使果肉完成由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可溶性单宁的过程,就达到脱涩的目的,可以吃了。
【翻译】
柿的繁殖,有现成的小树,就掘来移栽;没有,就切取枝条在 枣近地面的短截桩上嫁接,像接梨的方法一样。
柿子有在树上自然干的,也有用火焙干的。
《食经》藏柿的方法:“柿子成熟时,拿来在灰汁中再三次浸泡过。〔拿出来,〕到灰汁全干时,再放入盛器中。经过十天,就可以吃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