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民要术

《齐民要术》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。本书共十卷,详细记述了古代农副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和经验,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,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百科全书。
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

燕支、香泽、面脂、手药、紫粉、白粉附

花地欲得良熟。二月末三月初种也。

种法: 欲雨后速下;或漫散种,或耧下,一如种麻法。亦有锄掊而掩种者,子科大而易料理 〔2〕

花出,欲日日乘凉摘取。 不摘则干。 摘必须尽 〔3〕 。留余即合。

五月子熟,拔,曝令干,打取之。 子亦不用郁浥。

五月种晚花。 春初即留子,入五月便种,若待新花熟后取子,则太晚也。 七月中摘,深色鲜明 〔4〕 ,耐久不黦 〔5〕 ,胜春种者。

负郭良田种一顷者,岁收绢三百匹。一顷收子二百斛,与麻子同价,既任车脂,亦堪为烛 〔6〕 ,即是直头成米。 二百石米,已当谷田;三百匹绢,超然在外。

一顷花,日须百人摘,以一家手力,十不充一。但驾车地头,每旦当有小儿僮女十百为群,自来分摘;正须平量,中半分取。是以单夫只妇,亦得多种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卷首总目作“及栀子”,这里无“及”字,均仍其旧。问题是篇中根本没有提到“栀子”,和《漆》的没有提到种漆同样有矛盾。可能有脱漏,或者想写而没有写上。《农政全书》卷三八引《要术》有种栀子法,其实引自《辑要》“新添”的内容,《农政》误题。红蓝花: 即菊科的红花(Carthamus tinctorius),其花红色,叶片像蓼蓝,所以又名“红蓝花”。古时常利用花中所含红色素作化妆品,如胭脂等类。现在主要作药用,是比较贵重的药材。《要术》时代还没有作药用。北方春播红花,阴历二月末三月初是播种适期。阴历五月成熟。五月可种夏播秋收的晚季花。栀子,茜草科的Gardenia jasminoides,果实可作黄色染料,所以与红花同列,可惜篇中无一字提及栀子。

〔2〕“子科大”,各本相同,《辑要》引也一样。但“子”上应脱“省”字,是说点播的省子而科丛大。《四时纂要·五月》引《要术》正作“省子而科,又易断治”。按: 红花种子比较细小,春播必须趁雨播种,防止春旱不易出苗。头状花序顶生,采摘时用三个指头抽出其筒状花冠,这是人们需要的部分。抽摘时必须细心,由于花冠的下部被抽断了,必须注意不可伤及基部的子房,因为还要留着结子。刨穴点播的植株较稀,科丛较大,抽摘时比较便利,比撒播的、条播的都强些。

〔3〕红花花瓣由黄变红时必须及时采摘,一般在24—36小时内采的,花色最为鲜美,过后就变暗红色而凋萎。要是在今天早晨看到花蕾内露出一些黄色小花瓣时,明天早晨就该采摘。采摘时间必须在清晨露水未干以前,因为红花叶子的叶缘和花序总苞上都长着很多的尖刺,早晨刺软不扎手,等到太阳一高露水干了以后,刺变硬,不但刺手,操作不便,毛手毛脚还会抽伤子房,并且晚了花冠变得萎软,手抓上容易结块,严重影响花的质量。再迟,就凋谢没法采,采来也没有用了。所以当天必须全部采光,不能留着白白损失。

〔4〕红花花冠橘红色,“深”谓红色较鲜明,孟方平同志说“深”是“染”字之误,不必作此解。

〔5〕黦(yuè): 黄黑色。

〔6〕红花子含油量达20%—30%,这里就是利用其子作成火炬式的“烛”。

【翻译】

种红花的地要求肥沃,整治得细熟。二月末三月初下种。

种法: 要在雨停后赶快播种;或者〔等到土表发白时〕撒播,或者用耧条播,像种大麻一样。也有用锄头刨穴点播,然后覆土的,这样,种子〔省〕而科丛大,又容易料理。

花开后,要每天趁天凉时采摘。 不摘就干萎了。 采摘必须要全部摘完。 留下的不要多久便会凋萎。

五月种子成熟,拔下,晒干,打下种子〔,贮藏好〕。 种子也不能郁坏。

五月种晚红花。 春天种时就预先留下一部分种子,到五月便种,如果等到春播的种子生长成熟后再拿新种子来种,就太迟了。 七月中摘这批花,红色鲜明,耐久不会变晦暗色,比春天种的要强。

在城市近郊的好地上,种上一顷红花,一年可以卖去,收到三百匹绢。一顷地可以收得二百斛种子,种子和大麻子价格相同,既可以〔榨油〕用来作车毂的润滑油,也可以作烛。种子的价格用米价抵值,就抵得上二百石米。 二百石米,已经抵得上一顷谷田的收入;还有三百匹绢是超出在外的。

一顷地的花,每天须要百把个人采摘,单靠自己一家人的人手,十分工作量完成不了一分。怎么办,这只要驾着车子到地头上,每天早晨,便会有男女小孩,十几个一群,几十百把个一群,前来帮助摘花。酬劳只要公平地把花量出来,两家对半平分就行了。所以,就是单身的男子妇女,也可以多种。

杀花法 〔1〕 : 摘取,即碓捣使熟,以水淘,布袋绞去黄汁;更捣,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,又以布袋绞去汁,即收取染红,勿弃也。绞讫,着瓮器中,以布盖上;鸡鸣更捣令均,于席上摊而曝干,胜作饼。作饼者,不得干,令花浥郁也。

作燕脂法: 预烧落藜、藜藋及蒿作灰 〔2〕 ,无者,即草灰亦得。 以汤淋取清汁, 初汁纯厚太酽,即杀花 〔3〕 ,不中用,唯可洗衣;取第三度淋者,以用揉花,和,使好色也。 揉花。 十许遍,势尽乃止。 布袋绞取淳汁,着瓷碗中。取醋石榴两三个,擘取子,捣破,少着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,布绞取瀋 〔4〕 ,以和花汁。 若无石榴者,以好醋和饭浆亦得用。若复无醋者,清饭浆极酸者,亦得空用之。 下白米粉,大如酸枣, 粉多则白。 以净竹箸不腻者,良久痛搅。盖冒至夜,泻去上清汁,至淳处止,倾着帛练角袋子中悬之。明日干浥浥时,捻作小瓣,如半麻子,阴干之,则成矣。

合香泽法: 好清酒以浸香: 夏用冷酒,春秋温酒令暖,冬则小热。 鸡舌香, 俗人以其似丁子,故为“丁子香”也 〔5〕 藿香,苜蓿,泽兰香 〔6〕 ,凡四种,以新绵裹而浸之 〔7〕 。夏一宿,春秋再宿,冬三宿。 用胡麻油两分,猪脂一分,内铜铛中,即以浸香酒和之,煎数沸后,便缓火微煎,然后下所浸香煎。缓火至暮,水尽沸定,乃熟。 以火头内泽中作声者,水未尽;有烟出,无声者,水尽也。 泽欲熟时,下少许青蒿以发色。以绵幕铛觜、瓶口,泻着瓶中。

合面脂法: 用牛髓。 牛髓少者,用牛脂和之。若无髓,空用脂亦得也。 温酒浸丁香、藿香二种。 浸法如煎泽方。 煎法一同合泽,亦着青蒿以发色。绵滤着瓷、漆盏中令凝。若作唇脂者,以熟朱和之,青油裹之 〔8〕

其冒霜雪远行者,常啮蒜令破,以揩唇,既不劈裂,又令辟恶。 小儿面患皴者 〔9〕 ,夜烧梨令熟,以糠汤洗面讫,以暖梨汁涂之,令不皴。赤蓬染布 〔10〕 ,嚼以涂面,亦不皴也。

合手药法: 取猪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一具 〔11〕 ,摘去其脂。 合蒿叶于好酒中痛挼,使汁甚滑。白桃人二七枚, 去黄皮,研碎,酒解,取其汁。 以绵裹丁香、藿香、甘松香、橘核十颗 〔12〕 ,打碎。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汁中,仍浸置勿出 瓷瓶贮之。夜煮细糠汤净洗面,拭干,以药涂之,令手软滑,冬不皴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红花除含有红花红色素外,并含有红花黄色素,黄色素大大多于红色素。明末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卷三:“红花 ……黄汁净尽,而真红乃现。”所以必须褪去黄色素,然后才能作为红色染料。《要术》的褪黄法是第一道用清水淘洗,绞去一部分黄色素,第二道进一步用酸浆水淘洗,利用有机酸使黄色素分解出而绞去之。但这样使人产生疑窦,是不是红色素也会被褪去;但是不会的,参看注释〔3〕。杀,读作shài。

〔2〕落藜: 藜科地肤(Kochia scoparia)的别名,也叫“落帚”、“扫帚菜”,其茎枝可作扫帚。 藜藋(diào): 即藜科的藜(Chenopodium album),藜有所谓“灰藋”、“蔏藋”、“蒴藋”等的别名。

〔3〕杀花: 褪下花的红色。“杀”是褪掉、除去之意;红花黄色素褪去不要,这里是褪下红色素,却是要的。“花”指已经褪去黄色素的干后散收着的花,再拿来褪取红色作胭脂用,非指新摘的红花再来“杀”去黄色。启愉按: 鲜红花用水和酸浆淘洗褪去黄色素,是不是红色素也会同时被褪去?这个疑问,恐怕读者们都会有的。通过本条胭脂法的记载,可以明确告诉大家,请放心,不会的。物质由于其内部理化结构、性质等的不同,对某种溶液的反应也不同。黄色素溶解于酸溶液,可以被它溶解而除去;红色素不溶解于酸溶液,所以不会被溶解去,而溶解于碱溶液,所以能通过碱性溶液分解取得。我们知道,草木灰中含有较高的钾,呈碱性,贾氏正是从经验上利用这一特性溶取红色素的。这是我个人的推理解释,没有经过化学实验,但我认为这样理解是重要的。

〔4〕瀋(shěn): 汁液。

〔5〕鸡舌香: 桃金娘科的丁香(Syzygium aromaticum)。作香料或入药,其近成熟的果实名为“鸡舌香”,又名“母丁香”;其花蕾别名“丁香”。原注“故为‘丁子香’也”中的“为”字,各本同,通“谓”,但在《要术》中无第二例,仍疑原作“谓”,后人同音写错作“为”。

〔6〕藿香: 唇形科的藿香(Agastache rugosus),多年生芳香草本。 苜蓿: 即所谓“苜蓿香”,古时多用以配制香料,如唐王焘《外台秘要》卷三二及《千金翼方》等都有记载,非指豆科的苜蓿,但未详是何种植物。 泽兰: 菊科的泽兰(Eupatorium japonicum),多年生草本,茎、叶含芳香油。

〔7〕植物性芳香油溶解于乙醇,不溶解于水。此法用乙醇稀溶液(清酒)浸出植物性芳香油溶液,然后过渡到非干性油脂中,再蒸发去水分,制成润发香油(“香泽”)。其中用淬火的方法测试水分是否干尽,很是细致合理。同样的方法用于固态的动物性油脂,则成润面香脂(“面脂”)。

〔8〕“青油”,各本同。今俗名桕子油为“青油”,在《要术》不可能有,而且是干性油,不能用于唇脂。金抄“青”字空白一格,则究竟是否“青油”,尚未可必,但无从推测是什么油。

〔9〕皴(cūn): 皮肤因风吹或受冻而干裂。

〔10〕“赤蓬”,两宋本等如文,湖湘本等作“赤连”,都不可解。所谓“染布”,指将这种植物的润滑性液汁浸染在布上,准备随时嚼汁涂面防皴。《四时纂要·五月》“燕脂法”是将红花先染在布上,要用时再用灰汁褪出布上的红汁来作胭脂。这和“赤蓬染布,嚼以涂面”的方法相类似,但“赤蓬”未详是何种植物,也许有错字。

〔11〕猪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(yí): 《本草纲目》卷五〇“豕”:“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……一名肾脂,生两肾中间,似脂非脂,似肉非肉。”并载有用猪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浸酒防皴方。此字新旧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均未收,但均收有“胰子”条目,说是旧时妇女用猪胰浸酒涂手面可以防皴,因相承称肥皂为“胰子”。这是承宋代字书《类篇》“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,亦作胰”之误。启愉按: 猪胰位于胃下,贴在腹后壁上,呈带状,红紫色,俗名“尺”;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位于两肾中间,呈椭圆状,黄白色,多润滑液汁: 二者绝非一物。猪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浸酒防皴,农村妇女类能道之,有的地方讹称“猪衣”;用猪胰防皴,则有未详。

〔12〕甘松香: 败酱科的甘松(Nardostachys chinensis),多年生矮小草本,根茎有浓烈香气,可制香料,并供药用。

【翻译】

褪去红花黄汁的方法: 花摘回来随即用碓捣得烂熟,加水淘洗,用布袋盛着,绞去黄色的汁;再捣,用发酸澄清的粟饭浆水淘洗,又用布袋绞去黄汁,这时可以把绞干的红花收起来准备染红色,不要丢掉。绞干后,把花放入瓮器中,用布盖在瓮口上。到当夜鸡叫时,拿出来再捣匀,摊在席子上,晒干。〔就这样把散花收起来,〕比捏成饼要好。捏成饼的,里面干不透,花便窝坏了。

作胭脂的方法: 预先把落藜、藜藋和蒿草烧成灰, 如果没有,就用普通的草灰也可以。 用热水冲淋,取得比较清淡的灰汁, 第一道淋出的汁,太纯酽,拿来褪下花〔的红色〕,不合用,只能用它洗衣服;要再淋一道,拿第三道淋出的汁,用来揉花,碱性平和,可以使颜色鲜明。 拿来揉花。 要揉十来遍,使红色完全褪出为止。 再用布袋绞取揉出的纯红汁,盛在瓷碗中。又取两三个酸石榴,擘破取出子来,捣破,加少量很酸的粟饭浆水调和,用布包裹着绞出酸汁,和到红花汁里。 如果没有石榴,用好醋和进酸饭浆里,也可以用。要是连醋也没有,拿极酸的澄清的饭浆水,也可以单独使用。 再拿酸枣大的白米粉一颗,放进红花汁里, 白粉多了,颜色就不够红。 用没有油腻的干净竹筷子,长时间地用力搅拌。然后用东西盖在碗口上,到夜里,倒掉上面的清汁,到纯厚的地方停止,把它倒进一个用熟绢缝制的尖角形的袋子里,离空挂着。明天,半干半湿时,拿出来捻成小瓣儿,像半颗大麻子的大小,让它阴干,就成功了。

配制润发油的方法: 先用纯净的清酒浸渍香料: 夏天用冷酒,春天秋天用温酒,冬天要更热些。 用鸡舌香、 习俗上因为它的形状像小钉子,所以称为“丁子香”。 藿香、苜蓿、泽兰香,共四种,用新丝绵包着,浸在酒里。 夏天浸一夜,春天秋天两夜,冬天三夜。 拿芝麻油两份,猪脂一份,放入小铜锅里,和入浸香的酒,一起煎沸几次之后,便用文火缓缓地煎,然后加入浸过的香再煎。文火一直煎到傍晚,水分煎干了,不再沸了,便煎成熟了。 拿个火头淬到香油里,如果发出响声,表示水还没有干尽;如果有烟冒出,听不到声音,便是水干尽了。 香油将要成熟的时候,加入少量的青蒿,使它增添色泽。最后,用丝绵同时蒙住小铜锅的嘴和准备装的瓶口,〔作两重过滤,〕倒进瓶子中保存。

配制润面香脂的方法: 用牛骨髓。 牛骨髓不够,可以和些牛脂进去。如果连牛髓也没有,单用牛脂也可以。 用温温的酒浸泡丁香和藿香两种香。 浸法同浸润发油的方法一样。 煎法也一如煎润发油的方法,也加入青蒿使增加色泽。拿丝绵过滤到瓷杯或者漆杯中,让它冻凝。假如要作涂嘴唇用的唇脂,可以和进一些熟朱砂,外面用青油涂裹。

冒着霜雪远行的人,常常把大蒜咬破,揩在嘴唇上,既可以防止嘴唇裂开,又可以辟除邪恶。 小儿脸上皮肤皴裂的,夜间把梨子煮熟,先用米糠烧的热水洗过脸,再用暖梨汁涂在脸上,可以不皴裂。或者用赤蓬染的布,嚼出汁来,涂在脸上,也不会皴裂。

配制“手药”的方法: 取猪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一个, 摘去附着的脂肪。 连同青蒿叶放入好酒里面尽情地揉挼,使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汁极其滑腻。用十四颗白桃仁, 剥去黄色的种皮,研碎,用酒浸过,取它的液汁用。 拿丝绵包裹丁香、藿香、甘松香和十颗橘核, 要打碎。 一起放入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汁中,就这样浸着搁着,不要拿出来—用瓷瓶贮藏着。夜间,用煮细糠的热水,把脸洗干净,揩干,将这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药涂在脸上手上,能使手面柔软滑润,冬天不会皴裂。

作紫粉法: 用白米英粉三分,胡粉一分, 不着胡粉,不着人面。 和合均调。取落葵子熟蒸 〔1〕 ,生布绞汁,和粉,日曝令干。若色浅者,更蒸取汁,重染如前法。

作米粉法: 粱米第一,粟米第二。 必用一色纯米,勿使有杂。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使甚细 〔2〕 ,简去碎者。 各自纯作,莫杂余种。 其杂米—糯米、小麦、黍米、穄米作者,不得好也。 于木槽中下水,脚踏十遍,净淘,水清乃止。大瓮中多着冷水以浸米, 春秋则一月,夏则二十日,冬则六十日,唯多日佳。 不须易水,臭烂乃佳。 日若浅者,粉不滑美。 日满,更汲新水,就瓮中沃之,以酒耙搅,淘去醋气 多与遍数,气尽乃止。

稍稍出着一砂盆中熟研,以水沃,搅之。接取白汁,绢袋滤着别瓮中。粗沉者更研,水沃,接取如初。研尽,以耙子就瓮中良久痛抨,然后澄之。接去清水,贮出淳汁,着大盆中,以杖一向搅—勿左右回转—三百余匝,停置,盖瓮,勿令尘污。良久,清澄,以杓徐徐接去清,以三重布帖粉上,以粟糠着布上,糠上安灰;灰湿,更以干者易之,灰不复湿乃止。

然后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,别收之,以供粗用。 粗粉,米皮所成,故无光润。 其中心圆如钵形,酷似鸭子白光润者,名曰“粉英”。 英粉,米心所成,是以光润也。 无风尘好日时,舒布于床上,刀削粉英如梳,曝之,乃至粉干。足 将住反 手痛挼勿住 〔3〕 。痛挼则滑美,不挼则涩恶。 拟人客作饼,及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。

作香粉法: 唯多着丁香于粉合中,自然芬馥。 亦有捣香末绢筛和粉者,亦有水浸香以香汁溲粉者,皆损色,又费香,不如全着合中也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落葵: 落葵科的落葵(Basella rubra),又名胭脂菜。其子实为浆果,含有紫色素,可作敷面粉和唇脂。

〔2〕 种红蓝花、栀子第五十二 (fèi): 舂。

〔3〕足: 这里作“满足”“足够”解。

【翻译】

作紫粉的方法: 用极精白的“英粉”三份,铅粉一份, 不加铅粉,不容易敷着在脸上。 混合调匀。把落葵的子实蒸熟,用生布绞出紫色液汁,和进粉里,在太阳底下晒干〔,就作成了〕。如果颜色嫌淡,再蒸些子实,取得液汁,重新照样调浓些。

作精白米粉的方法: 粱米第一好,粟米第二。 必须用纯净的一种米,不要让它有混杂。 舂到很白。 把碎米拣掉。 每一种米,各自纯净地作,不要混进别种的米。 混进别种的米 糯米、小麦、黍米、穄米,都作不好。 把米搁在木槽里,加水,用脚踏十来遍,淘净;〔换水再淘,〕到水清为止。在大瓮中多放冷水,把米浸着, 春天秋天浸一个月,夏天浸二十天,冬天浸六十天,天数多些为好。 不需要换水,米烂发臭了才好。 如果日子不长,粉就不会细滑。 日子浸满之后,〔倒掉臭水,〕再汲新水灌进瓮里,用酒耙搅捣荡洗,淘去酸气—换水多淘几遍,到没有气味才停手。

少量地倒点出来在砂盆里,尽量地研细,再加进水,搅动调匀。舀出白米汁灌入绢袋子中,过滤到另外的瓮里。〔再倒点出来再研,再过滤。〕沉在原来的瓮底〔和绢袋底〕的粗粒,再研细,再加水,再搅匀,再照样舀出来过滤过。统统研尽过滤之后,用耙子就瓮中的粉汁长时间尽情地抨击,然后让它澄清。澄清后,舀去上面的清水,将纯浓汁倒在一个大盆里,拿一根木杖在汁中向一个方向旋转—不要左右换方向—三百多圈,然后搁着〔让它沉淀〕,盖好瓮口,别让灰尘给染污了。过了很久,澄清了,用杓子小心缓缓地舀掉上面的清水。随即拿三重布贴在湿粉上,布上盖一层粟糠,糠上再盖灰;灰吸收水分湿了,再换上干灰,到灰不再湿为止。

最后,将大盆中这块粉的四边上虽白而粗没有光泽的粉,割下来,另外作为粗粉用。 粗粉是米皮所成,所以没有光泽。 粉块中心,圆圆的一块像钵形的,很像熟鸭蛋白的光泽的,叫作“英粉”。 英粉是米心所成,所以有光泽。 在没有风没有尘土,又有好太阳的日子,拿下来放在床箔上,用刀子将英粉削成梳掌形的片子,在太阳底下晒,直到晒干。干后,由多人多双手不停地尽量揉挼。 尽情揉挼,粉就细腻滑美,不这样,就粗糙不好吃。 这英粉可以准备作饼款待客人,也可以作香粉妆饰身体。

作香粉的方法: 最好的办法是多搁些整颗的丁香在粉盒子里,自然芬芳馥郁。 有人把丁香捣成末,用绢筛筛过和到粉里,也有人用水浸丁香,拿香汁调和粉的,都会使粉失去白色,而且又费香,不如整颗放在盒子里好。

上一篇:种竹第五十一
下一篇:种蓝第五十三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醒世姻缘传

《醒世姻缘传》以一个人生业果、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,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--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,是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