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民要术

《齐民要术》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。本书共十卷,详细记述了古代农副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和经验,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,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百科全书。
种栗第三十八

《广志》曰:“栗,关中大栗,如鸡子大。” 〔1〕

蔡伯喈曰 〔2〕 :“有胡栗。” 〔3〕

《魏志》云:“有东夷韩国出大栗,状如梨。” 〔4〕

《三秦记》曰:“汉武帝果园有大栗,十五颗一升。” 〔5〕

王逸曰:“朔滨之栗。” 〔6〕

《西京杂记》曰:“榛栗;瑰栗;峄阳栗,峄阳都尉曹龙所献,其大如拳。” 〔7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与《类聚》卷八七、《御览》卷九六四“栗”引《广志》有异文。

〔2〕蔡伯喈: 即蔡邕(132—192),东汉文学家、书法家。

〔3〕此条不见今十卷本《蔡邕集》中。《类聚》卷八七、《御览》卷九六四均引有蔡邕《伤故栗赋》,是为有人伤折蔡氏祠前栗树而作,《赋》中并无“胡栗”,可《初学记》卷二八却引作《伤胡栗赋》,该是错字。不过《要术》引作“有胡栗”,当出蔡氏别的文章,不能说是“故”字之误。栗产于我国辽宁以西各地,王逸《荔枝赋》有“北燕 ……之巨栗”,如果“胡”作胡地讲(不作“大”字讲),其产地正属“胡”地。

〔4〕韩国,今本《三国志·魏志》和《后汉书》均作“马韩”。马韩为古代三韩之一,在今朝鲜半岛南部。《三国志·魏志》卷三〇记载马韩“出大栗,大如梨”。《后汉书·东夷传》亦载“马韩 ……出大栗如梨”。“出”,金抄作“生”,他本只剩半字作“山”,据《魏志》、《后汉书》及类书引改正。

〔5〕《类聚》卷八七、《初学记》卷二八、《御览》卷九六四均引到《三秦记》此条,文字基本相同,惟“一升”《类聚》引作“一斗”,《初学记》凡二引亦作“一斗”。启愉按: 汉1升约合今2合,只有200毫升,15颗栗只装满200毫升,这是小栗,而《广志》等所载有如梨如拳的大栗,此既云“大”,似应作“一斗”。“果园”,仅金抄如文,他本均作“栗园”,似是实误。《类聚》等三书均引作“果园”,《插梨》引《三秦记》亦作“汉武果园”。

〔6〕据《类聚》卷八六、《初学记》卷二八、《御览》卷九六四所引,这是出自王逸《荔枝赋》,文作:“北燕荐朔滨之巨栗。”(《初学记》误作“果”)朔滨,朔方边境,据王逸《荔枝赋》所指“北燕”,是今河北北部等地。

〔7〕《西京杂记》记载“栗四”,《要术》少一种“侯栗”。“峄阳都尉”,《御览》卷九六四引作“峄阳太守”,都有问题。启愉按: 峄(·地理志》“东海郡下邳县”),在今江苏邳州西南。汉制,都尉是郡的佐贰官,掌武职,东海郡都尉治所在费县(今山东费县),而峄阳非郡名,不得称“峄阳都尉”或“太守”。何况《种梅杏》引《西京杂记》已有“东海都尉于台”,这里又有“峄阳都尉曹龙”,而峄阳山非东海都尉驻地,汉武帝“初修上林苑时”,各地官员都赶在那时献名果,则东海郡有于台和曹龙两个都尉,尤为可疑。

【翻译】

《广志》说:“关中的大栗,像鸡蛋那么大。”

蔡伯喈说:“有胡栗。”

《魏志》说:“东夷韩国出大栗,形状像梨。”

《三秦记》说:“汉武帝果园中有大栗,十五颗装满一〔斗〕。”

王逸说:“朔滨的巨栗。”

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〔 上林苑中〕有榛栗;瑰栗;峄阳栗,是峄阳都尉(?)曹龙所贡献,结的栗子有拳头大。”

栗,种而不栽。 栽者虽生,寻死矣。

栗初熟出壳 〔1〕 ,即于屋里埋着湿土中 〔2〕 。埋必须深,勿令冻彻。若路远者,以韦囊盛之。停二日以上,及见风日者,则不复生矣。 至春二月,悉芽生,出而种之。

既生,数年不用掌近。 凡新栽之树,皆不用掌近,栗性尤甚也。 三年内,每到十月,常须草裹,至二月乃解。 不裹则冻死。

《大戴礼·夏小正》曰 〔3〕 :“八月,栗零而后取之,故不言剥之。” 〔4〕

《食经》藏干栗法:“取穰灰,淋取汁渍栗。出,日中晒,令栗肉焦燥。可不畏虫,得至后年春夏。”

藏生栗法 〔5〕 :“着器中;晒细沙可燥 〔6〕 ,以盆覆之。至后年二月 〔7〕 ,皆生芽而不虫者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出壳: 指自总苞开裂自然脱落。启愉按: 出壳不是剥出来,应是老熟后苞裂自落,即戴德所说“栗零而后取之”。《本草纲目》卷二九“栗”引《事类合璧》:“其苞自裂而子坠者,乃可久藏;苞未裂者,易腐也。”现在群众叫“拾落果”。

〔2〕板栗怕干,怕热,怕冻。种子干燥容易失去发芽力,温度过高容易霉烂,受冻容易僵死。所以贮藏时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《要术》说埋在湿土中,《食经》说保藏在有一定湿度的细沙容器中,都是为了避免“三怕”。现在各地采用层积沙藏法,最为稳妥。《要术》、《食经》还进一步就此催芽。

〔3〕《大戴礼》: 亦称《大戴记》、《大戴礼记》,相传西汉戴德编纂。今残缺。

〔4〕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篇“八月”:“‘栗零’。零也者,降也;零而后取之,故不言剥也。”“栗零”是《夏小正》本文,“零也者”以下是戴德的解释,即所谓《大戴传》。“零”指栗老熟后自总苞发育而成的壳斗中自然脱落,即所谓“降也”。由于《夏小正》上一条是“剥枣”(击枣),所以这里申明不是像枣那样要“剥打”,而是拾取。

〔5〕“藏生栗法”仍是《食经》文,《四时纂要·九月》引《食经》正有沙藏栗法,《王氏农书·百谷谱七·栗》也引作《食经》文。

〔6〕“晒细沙可燥”,仅金抄如文,他本讹脱殊甚。“可”是“好”、“合适”的意思,意即沙晒到合适、恰好的程度。这是沙藏保鲜法,沙不要求晒到极燥,北宋寇宗奭《本草衍义》卷一八“栗”说:“栗欲干,莫如曝;欲生收,莫如润沙中藏,至春末夏初,尚如初收摘。”《要术》、《食经》都进一步催芽,《要术》讲埋在“湿土中”,《食经》讲埋在有合适湿度的细沙中,其理相同。《食经》有它自己的习用语,“可”即其一例,贾氏则常用“好”字,如“好溜”、“好熟”等等。“可”不是错字,《王氏农书》改为“令”,晒使燥,却错了。

〔7〕明抄等作“二月”,金抄等作“五月”。这是催芽播种,汉魏六朝的“后年”常指后一年,即明年,据上文“至春二月,悉芽生,出而种之”,故从明抄。

【翻译】

栗树要种,不能栽。 栽的虽然也能成活,但不久便会死掉。

栗子成熟自总苞开裂自然脱落,就〔拾取来〕放在屋里用湿土埋着。 必须埋得深些,不要让它冻坏。如果从远地取种的,要用皮袋盛着带回来。栗子停搁着两天以上,以及遇上风和太阳晒,便不能发芽了。 到来春二月间,都已发了芽,就拿出来种下。

已经长出的苗株,几年之内都不能〔让人畜〕碰撞它。 凡属新栽的树,都不能碰撞,栗树尤其如此。 三年之内,每到十月,常常要用草包裹着,到明年二月解掉。 不裹便会冻死。

《大戴礼·夏小正》说:“八月,栗子自总苞中自己脱落下来,然后才拾取,所以不〔像枣子那样〕说要打落。”

《食经》藏干栗的方法:“拿秸秆灰〔用热水〕淋取灰汁,浸泡栗子。再捞出来,在太阳底下晒,晒到栗肉完全干燥,可以不怕虫害,而且还能保存到明年春天到夏天。”

保藏鲜栗的方法:“把栗子放入容器里;拿细沙晒到合适的程度,〔和入栗子里,〕再用盆子覆盖在容器口上。到明年二月里,都发芽了,而不生虫。”

〔1〕

《周官》注曰:“榛,似栗而小。” 〔2〕

《说文》曰:“榛,似梓 〔3〕 ,实如小栗。”

《卫诗》曰:“山有蓁。” 〔4〕 《诗义疏》云 〔5〕 :“蓁,栗属。或从木。有两种: 其一种,大小枝叶皆如栗,其子形似杼子 〔6〕 ,味亦如栗,所谓‘树之榛栗’者。其一种,枝茎如木蓼 〔7〕 ,叶如牛李色 〔8〕 ,生高丈余;其核中悉如李,生作胡桃味,膏烛又美 〔9〕 ,亦可食噉。渔阳、辽、代、上党皆饶 〔10〕 。其枝

茎生樵、爇烛 〔11〕 ,明而无烟。”

栽种与栗同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榛: 桦木科的榛(Corylus heterophylla)。果实为小坚果,像橡子,可食用,亦可榨油。但栗为山毛榉科,《诗义疏》说榛属于栗一类,古人因某些相似而混淆,不足为怪。

〔2〕这是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的郑玄注文,非《周礼》本文,原无“注”字,殿本《辑要》引有,据加。

〔3〕“榛”,古亦作“ 种栗第三十八 ”,《说文》“ 种栗第三十八种栗第三十八 实如小栗。从木,辛声。”没有“似梓”的说法。但“ 种栗第三十八 ”字横写就变成了“梓”,“从木辛”也可以讹合为“似梓”。

〔4〕见《诗经·邶风·简兮》,“蓁”作“榛”。邶风、鄘风可泛称为“卫诗”。

〔5〕《御览》卷九七三“榛”引《诗义疏》与《要术》相同而稍简;又引有“陆机《毛诗疏义》”,则内容大不相同。《诗经·简兮》孔颖达疏引陆机《疏》,亦与《诗义疏》大异。《御览》二书并引,其自为二书甚明,陆机的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绝不是佚名的《诗义疏》。而清儒总认为后者就是前者,段玉裁谓“贾氏引《草木虫鱼疏》,皆谓之《诗义疏》”,说得很确定。今人亦多承袭其说。胡立初批评为“昧于考索”,试就二书所记细作对比,亦属确评。又,“树之榛栗”是《诗经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的一句。“悉如李”疑应作“悉如栗”,承上文“牛李”误书。

〔6〕杼子: 也叫橡子,即山毛榉科麻栎(Quercus acutissima)的果实。别名有栩、柞、栎。西晋崔豹《古今注》:“杼实曰橡。”

〔7〕木蓼: 未详。

〔8〕牛李: 鼠李科的鼠李(Rhamnus davurica)。

〔9〕膏烛: 将苇、麻茎、松木片之类缠扎成束,灌以植物或动物性油脂,或掺以植物种子等含油脂的耐燃物质,作成火炬式的“烛”,古称“膏烛”,也叫“庭燎”。

〔10〕渔阳: 郡名,治渔阳县。故治在今北京密云。 辽: 指辽河地区。 代: 郡名,治代县,在今河北蔚县。 上党: 已见上篇。

〔11〕爇(ruò): 烧。

【翻译】

《周礼》注说:“榛像栗子,但果实小。”

《说文》说:“榛,像梓树(?),果实像小的栗子。”

《诗经·邶风》的诗说:“山中有蓁。”《诗义疏》解释说:“蓁是属于栗一类的。字也从木写作‘榛’。有两种: 一种,树的大小、枝叶都像栗树,果实形状像杼子,味道也像栗子,就是《诗经》所说‘栽种榛栗’的榛。另一种,枝茎像木蓼,叶子颜色像牛李,树一丈多高;果壳里面完全像李(?),新鲜时有胡桃仁的味道,用来作膏烛很好,也可以吃。渔阳、辽、代、上党都很多。它的枝茎拿来烧火,或者点着当‘烛’,明亮而没有烟。”

榛的栽种方法和栗相同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醒世姻缘传

《醒世姻缘传》以一个人生业果、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,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--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,是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