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黄衣法 〔1〕 : 六月中,取小麦,净淘讫,于瓮中以水浸之,令醋。漉出,熟蒸之。槌箔上敷席,置麦于上,摊令厚二寸许,预前一日刈薍叶薄覆。无薍叶者,刈胡枲,择去杂草,无令有水露气;候麦冷,以胡枲覆之。七日,看黄衣色足,便出曝之,令干。去胡枲而已,慎勿飏簸。齐人喜当风飏去黄衣,此大谬: 凡有所造作用麦 者,皆仰其衣为势,今反飏去之,作物必不善矣 〔2〕 。
作黄蒸法: 六、七月中, 生小麦,细磨之。以水溲而蒸之,气馏好熟,便下之,摊令冷。布置,覆盖,成就,一如麦 法。亦勿飏之,虑其所损。
作糵法: 八月中作。盆中浸小麦,即倾去水,日曝之。一日一度着水,即去之。脚生,布麦于席上,厚二寸许。一日一度,以水浇之,芽生便止。即散收,令干,勿使饼;饼成则不复任用。此煮白饧糵 〔3〕 。
若煮黑饧 〔4〕 ,即待芽生青,成饼,然后以刀 取,干之。
欲令饧如琥珀色者,以大麦为其糵。 〔5〕
《孟子》曰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,一日曝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 〔6〕
【注释】
〔1〕黄衣:“衣”指大量繁殖着的菌类群体,颜色一般以黄衣为好,因亦称其成品为“黄衣”。黄衣又名“麦 ”,也叫“ 子”、“麦囵”。 是完整,囵是囫囵不破,所以这是整粒小麦罨成的酱曲。下条“黄蒸”则是磨成带麸皮的面粉罨制成的酱曲。
〔2〕作酱主要借助于霉菌的营糖化和水解蛋白质作用,现在反而把菌衣簸去,则酵解作用大减,成品质量必然差。
〔3〕白饧: 浅白色的饴糖。饧,唐以前读táng,即今“糖”字。
〔4〕黑饧: 由于用的是青麦芽,饴糖成为暗褐色。
〔5〕用结成饼的大麦芽制成的饴糖,在未经加工挽打使硬化变白以前,颜色褐黄,颇像琥珀色。
〔6〕见《孟子·告子上》,“物”下有“也”字。贾氏引此以证说麦糵的催芽不能一曝十寒。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说:“‘也’是语已及助句之辞,文籍备有之矣。河北经传,悉略此字。”但有不能省而省去的,就闹笑话。另一方面,“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‘也’字,辄以意加之,每不得所,益成可笑”。颜氏与贾氏同时而稍后,《要术》多处引《孟子》都少“也”字,引他书也有相同情况,反映贾氏所用《孟子》等书正是北方本子。相反,如引《尔雅》等书,又有不少多“也”字,大概也是“俗学”所加。
【翻译】
作黄衣的方法: 六月中,将小麦淘洗洁净后,在瓮中用水浸着,让它发酸。捞出来,蒸熟。在蚕架的箔上铺上席子,拿熟麦铺在上面,摊开来大约二寸厚,用早一天割来的荻叶薄薄地盖在熟麦上。没有荻叶,可以割来葈耳叶,拣去杂草,要把露水弄干;等麦冷了,用葈耳叶盖在上面。过七天,看到黄色的“衣”上足了,便拿出来晒干。只是把葈耳叶揭去罢了,千万不可簸扬。齐人喜欢当风把黄色的衣簸去,这是大错的。因为所有要用麦 (huàn)来酿造的物品,全靠着黄色衣的力量,现在反而簸去,酿造的东西一定不会好了。
作黄蒸的方法: 六、七月里,舂治生小麦,磨细,用水溲和,上甑中蒸,蒸汽上来后够熟了,便下下来,摊开让它冷却。所有席上布置,用叶子覆盖,一直到成熟,都和麦 的作法一样。也不可以簸扬,恐怕减损它的酿造力。
作麦芽糵的方法: 八月中作。将小麦在盆子里浸过,随即把水倒掉,在太阳底下晒。每天用水泡一次,随即又把水倒掉。等到小麦最先冒出幼根来,就把麦子铺在席子上,摊开来大约二寸厚。每天用水浇一次,等到芽长出来,便停止浇水。就这样散着收起来,让它干燥,不要让它纠结成饼;结成饼就不好用了。这是煎熬白饧用的小麦芽糵。
假如要煎熬黑饧,就等着让麦芽转成青色,〔根芽相互纠结〕成饼,然后用刀割开来,让它干燥了再用。
如果要让饧成为琥珀色的,另外作成大麦芽糵来制作。
《孟子》说:“虽然天下有容易生长的生物,如果一天晒着,十天冻着,再也没有能生长的东西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