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月、正月为上时,二月为中时,三月为下时。用不津瓮, 瓮津则坏酱。尝为菹、酢者,亦不中用之。 置日中高处石上。 夏雨,无令水浸瓮底。以一 (一本作“生缩”)铁钉子 〔1〕 ,背“岁杀”钉着瓮底石下,后虽有妊娠妇人食之,酱亦不坏烂也。
用春种乌豆, 春豆粒小而均,晚豆粒大而杂。 于大甑中燥蒸之。气馏半日许,复贮出更装之,回在上者居下, 不尔,则生熟不多调匀也 〔2〕 。 气馏周遍,以灰覆之 〔3〕 ,经宿无令火绝。 取干牛屎,圆累,令中央空,燃之不烟,势类好炭。若能多收,常用作食,既无灰尘,又不失火,胜于草远矣。 啮看: 豆黄色黑极熟 〔4〕 ,乃下,日曝取干。 夜则聚、覆,无令润湿。 临欲舂去皮,更装入甑中蒸,令气馏则下,一日曝之。明旦起,净簸择,满臼舂之而不碎。 若不重馏,碎而难净。 簸拣去碎者。作热汤,于大盆中浸豆黄。良久,淘汰,挼去黑皮, 汤少则添,慎勿易汤;易汤则走失豆味,令酱不美也。 漉而蒸之。 淘豆汤汁,即煮碎豆作酱,以供旋食。大酱则不用汁。 一炊顷,下置净席上,摊令极冷。
预前,日曝白盐、黄蒸、草 居 反、 麦曲 〔5〕 ,令极干燥。 盐色黄者发酱苦,盐若润湿令酱坏。黄蒸令酱赤美。草 令酱芬芳; ,挼,簸去草土。曲及黄蒸,各别捣末细筛—马尾罗弥好 〔6〕 。 大率豆黄三斗,曲末一斗,黄蒸末一斗 〔7〕 ,白盐五升, 子三指一撮。 盐少令酱酢;后虽加盐,无复美味。其用神曲者,一升当笨曲四升,杀多故也。 豆黄堆量不概,盐、曲轻量平概 〔8〕 。三种量讫,于盆中面向“太岁”和之, 向“太岁”,则无蛆虫也。 搅令均调,以手痛挼,皆令润彻。亦面向“太岁”内着瓮中,手挼令坚 〔9〕 ,以满为限;半则难熟。盆盖,密泥,无令漏气。
熟便开之, 腊月五七日,正月、二月四七日,三月三七日。 当纵横裂,周回离瓮,彻底生衣 〔10〕 。悉贮出,搦破块,两瓮分为三瓮。日未出前汲井花水,于盆中以燥盐和之,率一石水,用盐三斗,澄取清汁。又取黄蒸于小盆内减盐汁浸之,挼取黄瀋,漉去滓。合盐汁泻着瓮中。 率十石酱,用黄蒸三斗;盐水多少,亦无定方,酱如薄粥便止: 豆干饮水故也。
仰瓮口曝之。 谚曰:“萎蕤葵 〔11〕 ,日干酱。”言其美矣。 十日内,每日数度以耙彻底搅之。十日后,每日辄一搅,三十日止 〔12〕 。雨即盖瓮,无令水入。 水入则生虫。 每经雨后,辄须一搅。解后二十日堪食;然要百日始熟耳。
《术》曰:“若为妊娠妇人坏酱者,取白叶棘子着瓮中 〔13〕 ,则还好。 俗人用孝杖搅酱,及炙瓮,酱虽回而胎损。 乞人酱时,以新汲水一盏,和而与之,令酱不坏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“ ”(shēng),明抄如字,院刻、金抄误作“锉”,湖湘本误作“ ”。按: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一六:“《埤苍》:‘ , 也。’谓铁衣也。”“ ”(shòu)即“锈”字,“ ”意即“生锈”。“锉”是锅子,讲不通。有人将“锉 ”二字分开,在“以一锉”作逗,解释为用锈铁钉子钉锅子,实因误字而误释。“一本作‘生缩’”,这是院刻的别本校语,其实这别本倒是正确的。北宋沈括《补笔谈》卷一“乐律”:“铁性易缩,时加磨莹,铁愈薄。”“缩”即指铁锈,通“ ”。《集韵·去声·四十九宥》:“ ,铁生衣也。”漱是水润,缩是消减, 、 二字即取义于此。
〔2〕“不多”,疑“多不”倒错,或者“多”是衍文。
〔3〕“之”,《今释》疑“火”字烂成。这里是指用灰盖火,不是用灰盖蒸豆,作“火”合适。
〔4〕豆黄: 《要术》指蒸过的大豆。以后农书通常指罨过长着黄色菌丛的豆为“豆黄”。
〔5〕草 (jú): 不能肯定是何种植物。或谓即马芹子,但下文《八和齑》草橘子和马芹子并举,则在《要术》并非一物。所谓三指一小撮,则是用它的子实。
〔6〕马尾罗: 用马鬃毛织成“纱”做成的筛罗。
〔7〕豆黄三斗,曲末一斗,黄蒸末一斗: 豆和曲的配比是三比二小些,即豆多麦小(后二者都是曲,都是小麦罨制的),这比较合理。好处是淀粉较少,糖分不致积累过多,不致影响蛋白质分解速度。今人旧法制酱,豆麦常是对半配合,有糖分过多延缓蛋白质分解之弊。
〔8〕曲: 这里包括黄蒸。
〔9〕“挼”,虽然《要术》中有作“按”字用的,这里仍疑应作“按”。不过《要术》这样的用例很少,也可能是“按”字袭上文“痛挼”写错。
〔10〕从篇首蒸豆、和曲,到这里罨黄全都长满了衣,全是调制作酱材料的过程,此后加盐水才是作酱。这个作酱材料,酿造学上称干酱醅,俗称“酱黄”。把它密封在瓮中二三十日,实际是一种罨黄法。作酱原料豆麦中的淀粉,由淀粉酶分解成糖,再由酒化酶把糖分解成酒精;酒精一部分发散在空气中,一部分与酸类化合起酯化反应,产生香气,少部分存留在酱醪中;重要的是蛋白酶将豆麦中的蛋白质徐徐分解,转化为氨基酸类而产生鲜味。糖化、酒化、蛋白质分解以及酸化、酯化等变化,其中最缓慢的变化是蛋白质分解变成氨基酸,所以作酱的时间特别长。《要术》的豆酱在冷天酿制,要一百二三十天才成熟,就是因为最后一道“工序”—蛋白酶的工作拖拉。现在群众作酱,伏天晒四五天就可以尝新,泥封也要晒一个月以上才能真正成熟。《要术》讲的是在冷天作酱,所以时间很长。但上文用碎豆作酱,碎豆未经罨黄,未知怎样作法。
〔11〕萎蕤(ruí)葵: 萎蔫了的葵,指适当萎蔫的葵菜腌制成的葵菹。腌菜须要晒到适当干萎后才能爽脆有鲜味,不然,烧熟后又软又糊,比鲜菜还差。这是说萎葵腌制的葵菹和日中晒成的豆酱都是美好的菜。
〔12〕酱醅加水下酿后,开始时发酵旺盛,须要每天彻底搅拌几次,十日后进入后发酵阶段,每天只要搅拌一次就够了,三十日后发酵终了,停止搅拌,这是合理的。搅拌的作用,由于酵母菌和细菌在酱醪中不停地营呼吸作用,搅拌为了供给充分的空气,释出二氧化碳,有利于菌类的繁殖,顺利进行糖化、酒精发酵和蛋白质分解作用,最后酿成有鲜味和香气的甜美豆酱。
〔13〕白叶棘子: 指白叶酸枣的枝条。《唐本草》注说:“棘(即酸枣)有赤白二种。”“白棘,茎白如粉,子叶与赤棘同,棘中时复有之,亦为难得也。”酱被怀孕妇人冲坏,这不一定是迷信。因为微生物很复杂,又很敏感,酱在恒定的小环境中,没有外来干扰时,可以保持稳定,一旦有外来人带进存在于身上或衣物上的有害微生物时,立刻会侵袭到酱中,使其发生变质。不但怀孕妇人,一切外来人都可引起;也不但是酱,凡利用微生物酿造的酒、醋、豉等都有可能。古代酿造工艺过程,多有禁忌,不一定全是迷信。
【翻译】
作酱,十二月、正月是上好的时令,二月是中等时令,三月是最差的时令。用不渗漏的瓮器, 瓮器渗漏就会坏酱。曾经腌过菹菜和作过醋的瓮也不能用。 放在高处的石头上太阳能晒到的地方。 夏天下雨时,不要让雨水浸着瓮底。用一个生锈(另一个本子作“生缩”)的铁钉子,背着“岁杀”的方向钉在瓮底下的石头下面,以后就是有怀孕的妇人吃这酱,也不会烂坏。
用春天种的黑大豆, 春大豆颗粒小而均匀,晚大豆粒子大而大小混杂。 装在大甑中干蒸。蒸汽上来后一直蒸着半天左右,起甑倒出来,把原来在上面的倒在下面,装上去再蒸。 不这样倒过,生熟会不均匀。 等蒸汽全面上遍了,就用灰盖住〔焰火〕,让煻灰火整夜不熄地烧着。 用干牛粪堆成圆堆,中央开个孔,烧起来没有烟,火力像好炭一样。如果能够多多收积干粪,常常用来烧煮食物,既没有灰尘,又不会过猛伤火,远远比烧草要好。 咬开来看看,如果豆黄颜色发黑熟透了,就取下来,在太阳底下晒干。 夜间要聚拢来,盖好,不让它受潮湿。 准备要舂去皮的时候,再装到甑里去蒸,蒸汽上遍了就下下来,晒上一天。明天早起,簸扬拣择干净,然后满臼地舂捣,不会碎。 如果不经过再蒸,直接干舂,就会碎,而且不容易舂净。 舂过,再簸,拣去碎的。烧得热汤,拿豆黄放在大盆里浸着。过了很久,搓去黑皮,淘汰洁净, 热汤不够,可以添些,千万不要倒掉换汤;换汤会走失豆味,酱也就不好了。 再捞出来蒸过。 淘豆的汤汁,用来煮碎豆作成酱,供给随时吃。酿大酱用不着汤汁。 大约蒸一次熟饭的时间,取下来,放在洁净的席子上,摊开,让它冷透。
事前,先拿白盐、黄蒸、草 、笨曲在太阳下面晒,晒到极干燥。 黄色的盐使酱发苦。盐如果潮湿,使酱变坏。用黄蒸可以使酱发红味道美。草 可以使酱芳香;用时搓过,簸去杂草泥土。笨曲和黄蒸,分别捣成粉末,用细筛筛过—用马尾罗过筛更好。 酿造比例一般是: 三斗豆黄,一斗曲末,一斗黄蒸末,五升白盐,三指一小撮的草 子。 盐少了酱会发酸,以后就是加盐,味道也好不了。如果用神曲,一升神曲可以当四升笨曲用,因为神曲的消化力强。豆黄堆高量,不括平,盐和曲轻轻地量,括平。 三种量好了,都放进盆里,面对着“太岁”的方位拌和, 面对着“太岁”,使酱不生蛆虫。 要搅拌均匀,用手使劲揉搓,让蒸豆黄的水分都润透曲末。然后也面向“太岁”的方位装进瓮中,用手按捺紧实,到满瓮为止;如果只有半瓮,就难得罨熟。用盆子盖住瓮口,拿泥涂封严密,不让它漏气。
熟时便开封, 熟的时间,腊月五个七天,正月、二月四个七天,三月三个七天。 酱料当会纵横开裂,周围也离开瓮边,全都长满了衣。全部取出来,捏破块,把两瓮的酱料分作三瓮。在太阳没有出来以前汲取井花水,倒在盆中和进燥盐,比例是一石水和进三斗盐,澄清后用它的清汁。又拿一个小盆舀出少量的清盐汁来浸黄蒸,把黄蒸揉碎,取得它的黄汁,滤去渣滓。然后连同澄清着的盐汁一并倒进瓮中作酱。 比例是十石酱料用三斗黄蒸;至于用多少盐汁,没有一定分量,总之是调和酱料像稀粥一样便停止。和得这样稀,因为干豆料是会吸水的。
敞开瓮口在太阳下面晒着。 谚语说:“萎蔫了的葵,太阳晒的酱。”都是说它的味道好。 十天之内,每天用耙子彻底地搅拌几次。十天以后,每天搅拌一次,三十天后,停止搅拌。下雨天,盖好瓮口,不让水进去。 水进去就会生虫。 每下过一次雨之后,就须要搅拌一次。酱料加盐汁调稀后的酱,晒过二十天,可以尝新;但真正成熟总要过一百天。
《术》说:“酱如果被怀孕妇人冲坏了,拿白叶棘子放进酱瓮里,可以恢复好味。 习俗上用孝杖在瓮中搅拌,或者拿来烧酱瓮,酱虽然可以恢复好,但损害了那妇人的胎儿。 拿酱给人家的时候,用一盏新汲来的水调和进去给他,酱就不会坏。”
肉酱法: 牛、羊、獐、鹿、兔肉皆得作。取良杀新肉,去脂,细剉。 陈肉干者不任用。合脂令酱腻。 晒曲令燥,熟捣,绢筛。大率肉一斗,曲末五升,白盐两升半,黄蒸一升, 曝干,熟捣,绢筛。 盘上和令均调,内瓮子中。 有骨者,和讫先捣,然后盛之。骨多髓,既肥腻,酱亦然也。 泥封,日曝。寒月作之。宜埋之于黍穰积中。二七日开看,酱出,无曲气,便熟矣。买新杀雉煮之,令极烂,肉销尽,去骨取汁,待冷解酱。 鸡汁亦得。勿用陈肉,令酱苦腻。无鸡、雉,好酒解之。还着日中。
作卒成肉酱法 〔1〕 : 牛、羊、獐、鹿、兔、生鱼,皆得作。细剉肉一斗,好酒一斗,曲末五升,黄蒸末一升,白盐一升, 曲及黄蒸,并曝干绢筛。唯一月三十日停,是以不须咸,咸则不美。 盘上调和令均,捣使熟,还擘破如枣大。作浪中坑,火烧令赤,去灰,水浇,以草厚蔽之,令坩中才容酱瓶 〔2〕 。大釜中汤煮空瓶,令极热,出,干。掬肉内瓶中,令去瓶口三寸许, 满则近口者焦。 碗盖瓶口,熟泥密封。内草中,下土厚七八寸。 土薄火炽,则令酱焦 〔3〕 ;熟迟气味美好。是以宁冷不焦;焦 〔4〕 ,食虽便,不复中食也。 于上燃干牛粪火,通夜勿绝。明日周时,酱出,便熟。 若酱未熟者,还覆置,更燃如初。 临食,细切葱白,着麻油炒葱令熟,以和肉酱,甜美异常也。
作鱼酱法: 鲤鱼、鲭鱼第一好;鳢鱼亦中。鲚鱼、鲐鱼即全作 〔5〕 ,不用切。 去鳞,净洗,拭令干,如脍法 〔6〕 ,披破,缕切之,去骨。大率成鱼一斗,用黄衣三升, 一升全用,二升作末。 白盐二升, 黄盐则苦。 干姜一升, 末之。 橘皮一合, 缕切之。 和令调均,内瓮子中,泥密封,日曝。 勿令漏气。 熟,以好酒解之。
凡作鱼酱、肉酱,皆以十二月作之,则经夏无虫。 余月亦得作,但喜生虫,不得度夏耳。
干鲚鱼酱法: 一名刀鱼。六月、七月,取干鲚鱼,盆中水浸,置屋里,一日三度易水。三日好净,漉,洗,去鳞,全作勿切。率鱼一斗,曲末四升,黄蒸末一升—无蒸,用麦糵末亦得—白盐二升半,于盘中和令均调,布置瓮子,泥封,勿令漏气。二七日便熟。味香美,与生者无殊异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卒(cù),通“猝”,突然。
〔2〕“坩”是陶制的容器。现在称耐高热的熔炼容器为“坩埚”。这里似乎是以封闭式的容纳烧瓶的炉膛为“坩”。但本卷《作豉法》的“作家理食豉法”有“内瓮着埳中”,处理方法相同,“埳”即“坎”字,是《食经》用词,《要术》用“坑”或“坎”,这里“坩”,也可能是“浪中坑”的“坑”字之误。
〔3〕“令”,各本均作“合”,《观象庐丛书》本作“令”,应作“令”。
〔4〕此“焦”字原在上文“气味美好”之下,致使全条注文无法解释。注内“焦”字叠见,因而窜乱,现在移后放在这里,文从意顺。
〔5〕鲭(qīng)鱼: 即青鱼。 鳢(lǐ)鱼: 即鲖鱼,也叫黑鱼、乌鱼、乌鳢。 鲚(jì)鱼: 即刀鱼。 鲐(tái)鱼: 今鲭科有鲐鱼(Pneumatophorus japonicus),分布于我国以及朝鲜和日本等沿海,贾氏恐不易得。院刻、金抄等均作“鲐鱼”,而明抄作“鲇鱼”,则是鲶科的Silurus asotus,我国各地淡水中多有分布。鲐、鲇极易误书,未知孰是。
〔6〕脍: 细切成条的肉。
【翻译】
作肉酱的方法: 牛肉、羊肉、獐肉、鹿肉、兔肉都可以作。用活杀的鲜肉,去掉脂肪,斩成细块〔像枣子大小〕。 干了的陈肉不合用。连脂肪使酱太腻。 将曲晒干,捣细,用绢筛筛过。一般比例是: 一斗肉,五升曲末,两升半白盐,一升黄蒸。 晒干,捣细,绢筛筛过。 一起在盘子里拌和均匀,放进瓮中。 有骨头的,和好后先捣过,然后盛进瓮里。骨头里面多骨髓,本身就肥腻,作成酱也肥腻。 用泥涂封瓮口,搁在太阳下面晒。在寒冷的月份酿造,宜于将瓮埋在黍穰堆里〔,露出瓮头〕。满十四天,开开来看,酱汁已经出来,没有曲的气味,便成熟了。买现杀的雉鸡,煮到极烂,肉都融碎了,捞去骨头,取得汤汁,等冷了倒进酱瓮里冲稀和调味。 鸡汁也可以用。不要用陈肉,用陈肉会使酱味哈喇黏腻。没有鸡或雉鸡,就用好酒调味。依旧在太阳下面晒着。
作速成肉酱的方法: 牛肉、羊肉、獐肉、鹿肉、兔肉、鲜鱼肉都可以作。一斗斩细了的肉,一斗好酒,五升曲末,一升黄蒸末,一升白盐, 曲和黄蒸,都要晒干捣细用绢筛筛过。只能停放个把月三十天,所以不要太咸,咸了酱就不鲜美。 一起在盘子里拌和均匀,捣熟,仍旧擘开像枣子大小的块。挖出一个中部陷下的烧火坑,用火把泥土烧红,去掉灰,用水浇过,在坑里厚厚地铺上草,〔草中央留出一个空坎,〕空坎里面刚好容得下一个酱瓶。在大锅中烧着开水煮空酱瓶,煮到极热,拿出来,弄干。把肉装进瓶里,让肉离开瓶口三寸左右就停装, 装满了,近瓶口的肉就会烧焦。 用碗盖住瓶口,拿和熟的泥涂封严密。放入草坎中,盖上七八寸厚的泥土。 土薄了火力太盛,会把酱烧焦;〔土厚了虽然火力缓些,〕熟得慢些,但酱的味道很好。所以宁可缓些不让它烧焦。〔火猛了虽然熟得快,〕吃起来方便,但已经焦了不好吃了。 土上面拿干牛粪烧着,一整夜不让火熄灭。到明天烧够整整一昼夜时,酱汁出来,便熟了。 如果还没有熟,依旧盖好放着,像上次一样再烧过。 临要吃时,将葱白切细,加大麻油炒熟,和到这肉酱里,吃起来非常甜美。
作鱼酱的方法: 鲤鱼、鲭鱼最好;鳢鱼也可以用。如果用鲚鱼、鲐鱼,就整条作,不要切。 去掉鳞,洗净,揩干,像鱼脍的切法,先破开,披成片,再切成条,去掉刺。大致比例是: 切成的鱼一斗,用三升黄衣, 一升整粒的,二升捣成碎末。 二升白盐, 用黄盐味道苦。 一升干姜, 捣成末。 一合橘皮。 切成丝。 一起拌和均匀,装进瓮子里,用泥密封,在太阳下面晒。 不让它漏气。 熟了,用好酒冲稀调味。
凡作鱼酱、肉酱,都要在十二月里作,才可以过夏不生虫。 其余月份也可以作,但是容易生虫,不能过夏。
用干鲚鱼作酱的方法: 鲚鱼一名刀鱼。六月、七月里,拿干鲚鱼在盆子里用水浸着,放在屋内,一天换三次水。三天之后,很洁净了,捞出来,洗过,去掉鳞,整条的作,不切。比例是: 一斗鱼,四升曲末,一升黄蒸末—没有黄蒸,用麦芽末也可以—二升半白盐,一起在盘子里拌和均匀,装进瓮子里,用泥密封,不让它漏气。十四天便成熟。味道香美,跟新鲜的没有两样。
《食经》作麦酱法:“小麦一石,渍一宿,炊,卧之,令生黄衣。以水一石六斗,盐三升 〔1〕 ,煮作卤,澄取八斗,着瓮中。炊小麦投之 〔2〕 ,搅令调均。覆着日中,十日可食。”
作榆子酱法 〔3〕 : 治榆子人一升,捣末,筛之。清酒一升,酱五升,合和。一月可食之。
又鱼酱法: 成脍鱼一斗,以曲五升,清酒二升,盐三升,橘皮二叶,合和,于瓶内封。一日可食 〔4〕 。甚美。
作虾酱法: 虾一斗,饭三升为糁 〔5〕 ,盐二升,水五升,和调。日中曝之。经春夏不败。
作燥脠 丑延反 法 〔6〕 : 羊肉二斤,猪肉一斤,合煮令熟,细切之。生姜五合 〔7〕 ,橘皮两叶,鸡子十五枚,生羊肉一斤,豆酱清五合 〔8〕 。 先取熟肉着甑上蒸令热,和生肉;酱清、姜、橘皮和之。 〔9〕
生脠法 〔10〕 : 羊肉一斤,猪肉白四两,豆酱清渍之;缕切。生姜,鸡子,春、秋用苏、蓼,着之。
崔寔曰 〔11〕 :“正月,可作诸酱,肉酱、清酱。四月,立夏后,鲖鱼作酱。五月,可为酱。上旬 楚狡切 豆,中庚煮之。以碎豆作‘末都’ 〔12〕 ,至六月、七月之交,分以藏瓜。可作鱼酱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“盐三升”,麦多水多,盐特少,他条无此用盐比例,疑有误字。
〔2〕“炊小麦投之”,实际就是上文罨黄了的一石小麦,“炊”上应脱“以”字。
〔3〕“作榆子酱法”以下至“生脠法”五条,仍应是《食经》文。
〔4〕“一日”,曲加酒润湿后才开始营酵解作用,怎能就吃,疑是“一月”之误。
〔5〕糁(sǎn): 把米饭加入腌制的鱼肉中,使淀粉糖化后,经乳酸菌作用产生乳酸,有一种酸香味,并有防腐作用,这米饭叫作糁。下文作鱼鲊、羹臛各篇多用之。
〔6〕脠(shān): 一种肉酱,用生肉作成,即所谓“生脠”。但“燥脠”,则生熟肉合和作成。
〔7〕北宋本作“五合”,明抄等作“五片”。
〔8〕豆酱清: 从豆酱中取出的清汁,像酱油,但不等于现在的酱油。《要术》中用豆酱清的例子不多,最多的是用豉汁。豉汁差不多代替着酱油作为重要的调味品。
〔9〕本条到此完毕,但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,怎样下法,没有提到,《食经》文常是这样简阙不明,与《要术》迥别。又,本条料多液少,“液比”极低,故名“燥脠”,“燥”非“糁”字之误。
〔10〕《北堂书钞》卷一四五“生脠”引《食经》有“糁脠法”,是:“羊肉二斤,合煮令熟,缕切。生姜,鸡子,春蓼、秋苏,着其上。”与“生脠法”相似,但记述不全,疑有脱漏。“缕切”指肉,《书钞》所记和上条“细切之”可证,《食经》文句倒装而已,非指缕切生姜、鸡子。鸡子不能“缕切”,其生熟不明,一如上条。
〔11〕引崔寔《四民月令》与《玉烛宝典》所引有分歧。《宝典》是按月分引,各月分清不相混,《要术》是综合引录,后人容易倒乱,这里显得枝枝节节缺少头绪。比照《宝典》所引,《要术》文可作如下的调整:“正月可作诸酱。上旬 (按即“炒”字)豆,中庚煮之。以碎豆作‘末都’。至六月、七月之交,分以藏瓜。可作鱼酱、肉酱、清酱。四月立夏后,鲖鱼作酱。五月可为酱。”
〔12〕末都: 利用作大酱过程中簸拣得的碎豆作成的酱,叫作“末都”。
【翻译】
《食经》作麦酱的方法:“用一石小麦,水浸一夜,炊熟,进行罨黄,让长出黄衣。用一石六斗水,放进三升盐(?),煮成盐汁,澄清,取得八斗清汁,倒进瓮中。再将罨黄了的小麦投落瓮中,搅拌均匀。盖好,在太阳底下晒,十天便可以吃了。”
作榆荚仁酱的方法: 整治出榆荚仁一升,捣成碎末,筛过。加进一升清酒,五升酱,拌和均匀。一个月可以吃。
又作鱼酱的方法: 切成脍的鱼一斗,用五升曲,二升清酒,三升盐,两片橘皮,一并拌和均匀,封在瓶子里。一个〔月〕可以吃,很鲜美。
作虾酱的方法: 一斗虾,用三升饭为糁,加二升盐,五升水,一起拌和均匀。在太阳下面晒着。可以经过春夏不会变坏。
作燥脠的方法: 二斤羊肉,一斤猪肉,合在一起煮熟,切细。另外用五合生姜,两片橘皮,十五个鸡蛋,一斤生羊肉,五合豆酱清。先将熟肉上甑中蒸热,再和上生羊肉,然后和进豆酱清、生姜、橘皮等作料。
作生脠的方法: 一斤羊肉,四两白猪肉,用豆酱清浸过,切成条。加上生姜、鸡蛋,春天、秋天再加紫苏或蓼作香料。
崔寔说:“正月,可以作各种酱,肉酱,清酱。四月,立夏节后,可以作鲖鱼酱。五月,可以作酱。上旬炒豆,中旬庚日煮豆。把碎豆作成‘末都’。到六月底,七月初,可以分些末都出来腌酱瓜。可以作鱼酱。”
作 法 〔1〕 : 昔汉武帝逐夷至于海滨,闻有香气而不见物。令人推求,乃是渔父造鱼肠于坑中,以至土覆之 〔2〕 ,香气上达。取而食之,以为滋味。逐夷得此物,因名之,盖鱼肠酱也。 取石首鱼、 鱼、鲻鱼三种肠、肚、胞 〔3〕 , 齐净洗,空着白盐,令小倚咸,内器中,密封,置日中。夏二十日,春秋五十日,冬百日,乃好熟。食时下姜、酢等。
藏蟹法: 九月内,取母蟹, 母蟹脐大圆,竟腹下;公蟹狭而长。 得则着水中,勿令伤损及死者。一宿则腹中净。 久则吐黄,吐黄则不好。 先煮薄 , ,薄饧。 着活蟹于冷 瓮中一宿。煮蓼汤,和白盐,特须极咸。待冷,瓮盛半汁,取 中蟹内着盐蓼汁中,便死, 蓼宜少着,蓼多则烂。 泥封。二十日,出之,举蟹脐,着姜末,还复脐如初。内着坩瓮中,百个各一器,以前盐蓼汁浇之,令没。密封,勿令漏气,便成矣。特忌风里,风则坏而不美也。
又法: 直煮盐蓼汤,瓮盛,诣河所,得蟹则内盐汁里,满便泥封。虽不及前味,亦好。慎风如前法。食时下姜末调黄,盏盛姜酢。
【注释】
〔1〕 (zhú) (yí): 鱼内脏腌制成的食品。除腌制外,也有蜜渍的。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二四记载南朝宋明帝爱吃蜜渍 ,一吃几升。但沈括还是不了解怎样吃法,他说:“ 乃今之乌贼肠也,如何以蜜渍食之?”
〔2〕“至土”,各本同,无法解释。吾点校记:“至,疑坚。”《渐西》本即据以改为“坚土”;《今释》疑“湿土”之误,日译本疑“草土”之误。或者“以至”是“至以”倒错,是说寻找人到时,用土盖上。恐亦未必是,存疑。
〔3〕石首鱼: 即黄鱼,由于头盖骨内有豆大的骨两颗,坚硬如石,故有“石首”之名。 鱼: 大概指鲨鱼,即鲛,“鱼翅”就是它的鳍,但不知如何得到鲜内脏。 鲻(zī)鱼: 鲻科的Mugil cephalus,大的长可二尺,栖于海口半咸水中,胃具有强壮的筋肉,状如算盘珠子。
【翻译】
作 的方法: 从前汉武帝追逐夷人到了海滨,闻到一股香气,但见不到香的东西,就叫人去寻找,原来是渔翁在坑中作鱼肠,〔寻找人到时,〕用土盖着,香气是从坑里发出来的。拿来吃时觉得很有滋味。因为逐夷得到这样东西,所以就叫它“ ”,其实是鱼肠酱。 取石首鱼、 鱼、鲻鱼三种鱼的肠、肚(dǔ)、鳔,都洗净,只放白盐一样,稍为偏咸些,盛在容器里,紧密封好,搁在太阳下面晒。夏天过二十天,春秋过五十天,冬天过一百天,就完全熟了。吃时加姜、醋等调味。
渍藏螃蟹的方法: 九月里取得母蟹, 母蟹脐大而圆,占着整个腹部;公蟹的脐却狭而长。 得到就养入水里,不要让它受损伤或者死掉。过一夜,腹里面就洁净了。 放久了会吐黄,吐黄就不好了。 先煮好稀 水, ,就是稀饴糖。 〔等冷了盛到瓮中,〕拿活蟹移到这冷 水的瓮里,过上一夜。煮得蓼汤,和进白盐,须要和得极咸。等冷了,舀出盐蓼汁盛在另外的瓮里,盛上半瓮,又拿 水中的蟹移到这盐蓼汁的瓮里,蟹便死了。 蓼要少搁些,搁多了蟹就会烂坏。 瓮口用泥封好。过二十天,取出来,揭开腹部甲壳—脐,放些姜末进去,依旧把甲壳盖好。随即盛入小坩瓮里,一百只装一瓮,用前面的盐蓼汁浇下去,让汁淹没蟹面。然后泥封严密,不让漏气,便作成了。特别留心不要让风吹,风吹着便容易坏,味道就不鲜美了。
又一个方法: 径直煮成盐蓼汤,瓮里盛着,直接到河边去,捉得河蟹就放进盐蓼汁里,满瓮了便泥封好。虽然不及上一方法的味道好,但是也还可以。跟上面的方法一样要当心避风。吃时加些姜末调和蟹黄,再用盏子盛着姜醋蘸着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