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民要术

《齐民要术》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。本书共十卷,详细记述了古代农副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和经验,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,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百科全书。
炙法第八十

炙豚法 〔1〕 : 用乳下豚极肥者,豮、牸俱得。 炙法第八十 治一如煮法,揩洗,刮削,令极净。小开腹,去五脏,又净洗。以茅茹腹令满,柞,木穿,缓火遥炙,急转勿住。 转常使周匝,不匝则偏焦也。 清酒数涂以发色。 色足便止。 取新猪膏极白净者,涂拭勿住。若无新猪膏,净麻油亦得。色同琥珀,又类真金。入口则消,状若凌雪,含浆膏润,特异凡常也。

或作棒 炙: 大牛用膂 〔2〕 ,小犊用脚肉亦得。逼火偏炙一面,色白便割;割遍又炙一面。含浆滑美。若四面俱熟然后割,则涩恶不中食也。

奴感切 〔3〕 : 羊、牛、獐、鹿肉皆得。方寸脔切。葱白研令碎 〔4〕 ,和盐、豉汁,仅令相淹。少时便炙;若汁多久渍,则韧。拨火开,痛逼火,回转急炙。色白热食,含浆滑美。若举而复下,下而复上,膏尽肉干,不复中食。

肝炙: 牛、羊、猪肝皆得。脔长寸半,广五分,亦以葱、盐、豉汁腩之。以羊络肚 炙法第八十 素干反 〔5〕 脂裹,横穿炙之。

牛胘炙 〔6〕 : 老牛胘,厚而脆。刬穿 〔7〕 ,痛蹙令聚,逼火急炙,令上劈裂,然后割之,则脆而甚美。若挽令舒申,微火遥炙,则薄而且韧。

灌肠法: 取羊盘肠,净洗治。细剉羊肉,令如笼肉,细切葱白,盐、豉汁、姜、椒末调和,令咸淡适口,以灌肠。两条夹而炙之。割食甚香美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炙: 从肉在火上,指直接在火上烤,本篇《要术》本文各条,都是这个意思。引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各条,有的是隔着火铲烙,有的以油炸为炙。

〔2〕膂(lǚ): 脊骨。

〔3〕腩(nǎn): 将肉类在盐、豉加香料的液汁中作短时间的浸渍叫作“腩”。腩后随即炙之,称为“腩炙”。今粤菜中有腩肉法,虽然作法不同,要点在取其鲜嫩不韧,并急火快成而不失营养成分,则是相同的。

〔4〕细琢为“研”,非“斫”之误。

〔5〕原作“素千反”,吾点校记,《玉篇》“先安切”,《广韵》“苏干切”,“千”乃“干”字之讹。《渐西》本即据以改为“干”字。

〔6〕胘(xián): 《说文》:“牛百叶也。”反刍类的重瓣胃,通名为胘。而《食经》称“肶”(膍),《要术》称“胘”,二者名物称谓不同。

〔7〕刬穿: 用签子丳贯起来。启愉按: 刬同“铲”,但不是铲削,《广雅·释器》:“签谓之铲。”这里应作签子讲。丳(chǎn),同“刬”,是一种炙肉的签子,这里的“刬”实际就是“丳”字。唐释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一九“如丳”注:“今之炙肉丳也。经文作刬削之刬,非体也。”说明正是以刬为丳。而《要术》作刬,《食经》作丳,二者名物称谓又不同。

【翻译】

炙仔猪的方法: 用吃奶的极肥的仔猪,雄的雌的都可以。煺治一如“白瀹豚”的方法,擦洗,剃刮,要极洁净。小穴剖开腹腔,掏去内脏,再洗洁净。用茅草塞进腹腔里,塞得满满的,用柞木棒穿贯猪身,在缓火上放远些烤,急急不停地回转着。 回转要让周围随时都烤到,不这样,就会有的面上偏焦了。 拿清酒多次地涂在炙面上,让它发出〔红黄〕色。 颜色够浓了便停止。 又拿极白净的新鲜熟猪油不停地涂抹。如果没有新鲜猪油,用洁净的大麻油也可以。烤熟的乳猪颜色同琥珀一样,又像真金。吃到口里就消融,像冰雪一样,含着浆汁,油滑滋润,和平常的肉食特别不同。

或写作棒 炙: 大牛用脊肉,小牛用腿肉也可以。直接逼着火专烤一面,颜色变白就立即割下来吃;割尽了再烤另一面。这样就浆汁多,滑嫩味道好。如果等到四面都烤熟了再割,就韧老不好吃了。

腩炙: 羊、牛、獐、鹿的肉都可以作。切成一寸见方的脔块。将葱白琢碎,和进加盐的豉汁里,〔拿肉浸在这汁里,〕只让汁淹没着肉就够了。过一会儿便取出来炙;如果汁太多,浸得久了,肉就韧了。将火拨旺,尽量地逼着火烤,急速地回转着。肉变白了趁热吃,浆汁多,滑嫩味美。如果烤的时候忽而举起,忽而放下,放下又举起,油烤尽了,肉也干了,便不中吃了。

肝炙: 牛肝、羊肝、猪肝都可以。切成一寸半长五分宽的脔,也在和着葱、盐的豉汁里腩过。用羊花油裹着,打横穿起来烤。

牛胘炙: 老牛的百叶,厚而且脆。用签子丳贯起来,尽力地压迫使皱缩挤拢,逼着火急速地烤,让它面上裂开口子,再割来吃,就脆而且味很美。如果拉平伸展开来,在微火上远隔着烤,就薄而且韧了。

作灌肠炙的方法: 取羊肠,洗涤整治洁净。将羊肉斩细碎,像馅子肉一样,和进切细的葱白,及盐、豉汁、生姜、花椒末,让咸淡合口味,拿来灌进肠里。两条肠并排夹起来烤。割来吃,很香很美。

《食经》曰:“作跳丸炙法 〔1〕 : 羊肉十斤,猪肉十斤,缕切之;生姜三升,橘皮五叶,藏瓜二升,葱白五升,合捣,令如弹丸。别以五斤羊肉作臛,乃下丸炙,煮之作丸也 〔2〕

炙法第八十 炙豚法 〔3〕 : 小形豚一头, 炙法第八十 开,去骨,去厚处,安就薄处,令调。取肥豚肉三斤,肥鸭二斤,合细琢。鱼酱汁三合,琢葱白二升,姜一合,橘皮半合,和二种肉,着豚上,令调平。以竹丳丳之,相去二寸下丳。以竹箬着上,以板覆上,重物迮之。得一宿。明旦,微火炙。以蜜一升合和 〔4〕 ,时时刷之。黄赤色便熟。先以鸡子黄涂之,今世不复用也。

“捣炙法 〔5〕 : 取肥子鹅肉二斤,剉之,不须细剉。好醋三合,瓜菹一合,葱白一合,姜、橘皮各半合,椒二十枚作屑,合和之,更剉令调。裹着充竹丳上 〔6〕 。破鸡子十枚,别取白,先摩之令调,复以鸡子黄涂之。唯急火急炙之,使焦,汁出便熟。作一挺,用物如上;若多作,倍之。若无鹅,用肥豚亦得也。

“衔炙法: 取极肥子鹅一头,净治,煮令半熟,去骨,剉之。和大豆酢五合,瓜菹三合,姜、橘皮各半合,切小蒜一合,鱼酱汁二合,椒数十枚作屑,合和,更剉令调。取好白鱼肉细琢,裹作丳,炙之。

“作饼炙法: 取好白鱼,净治,除骨取肉,琢得三升。熟猪肉肥者一升,细琢,酢五合,葱、瓜菹各二合,姜、橘皮各半合,鱼酱汁三合,看咸淡,多少盐之适口。取足作饼 〔7〕 ,如升盏大,厚五分。熟油微火煎之,色赤便熟,可食。 一本:“用椒十枚,作屑和之。”

“酿炙白鱼法 〔8〕 : 白鱼长二尺,净治,勿破腹。洗之竟,破背,以盐之 〔9〕 。取肥子鸭一头,洗治,去骨,细剉;酢一升,瓜菹五合,鱼酱汁三合,姜、橘各一合,葱二合,豉汁一合,和,炙之令熟 〔10〕 。合取从背入着腹中,丳之,如常炙鱼法,微火炙半熟,复以少苦酒杂鱼酱、豉汁,更刷鱼上,便成。

“腩炙法: 肥鸭,净治洗,去骨,作脔。酒五合,鱼酱汁五合,姜、葱、橘皮半合,豉汁五合,合和,渍一炊久,便中炙。子鹅作亦然。

“猪肉鲊法 〔11〕 : 好肥猪肉作脔,盐令咸淡适口。以饭作糁,如作鲊法。看有酸气,便可食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“跳丸”,仅明抄如文,他本均误。按,跳丸是一种用球形小丸玩杂技的技艺,即耍技者两手快速地接连抛接几个小丸,不落地。也有用短剑抛接的。《文选·西京赋》:“跳丸、剑之挥霍。”即指此。现代杂技中还保留着这个“手技”节目,俗名“杂拌子”。这里是说其肉丸圆如弹丸,像跳丸,故有此名。《北堂书钞》卷一四五“丸炙”引《食经》有“交趾丸炙法”,作法是:“丸如弹丸,作臛,乃下丸炙,煮之。”“交趾”,恐误。

〔2〕“煮之作丸也”,疑有脱文,“丸”似应作“丸臛”,即肉丸汤。但《食经》文往往含糊不明。

〔3〕自本条以下至“猪肉鲊法”条,均《食经》文,不但文词与《要术》不同,叙述简涩,而且“腩炙”重出,又用“大豆酢”(卷八《作酢法》仅《食经》有之),用“蜜”(贾氏烹饪各法用醋,绝不用饧蜜,《食经》大量用之,北酸南甜,至今犹然),“一本”云云,“今世”怎样等等,都很明显。 炙法第八十 (bó),剖胸开腹,掏去内脏。

〔4〕“合和”,指什么?指豉汁、酒?指蜜中调水?都没有交代,《食经》文就是这样。

〔5〕捣炙: 连下文衔炙、饼炙,都是将肉类斫碎来炙,不同的只是炙的方法: 两条衔炙都是外加鱼肉或花油裹着炙,是一种“裹炙”;两条捣炙都是直接裹在炙具上炙,为防止不相黏,要抹上蛋清或调上面粉;两条饼炙实际是以油炸为炙。

〔6〕“裹”,金抄作“里”,他本作“聚”。下文有“裹作丳”,参照金抄改作“裹”。“充”,解作充满竹丳,勉强。《今释》疑“长”之误。

〔7〕“取足”,无论连上句或连下句读,同样费解,疑“足”应作“之”,谓“取之作饼”。

〔8〕酿: 这是烹调法中特别“术语”。《礼记·内则》以肉羹中杂和以切菜叫作“酿”。本条将鸭肉琢细杂和腌瓜等为馅,塞进鱼腹中为“酿”。清吴震方《岭南杂记》:“苦瓜 ……或灌肉其内。”现在宴席上有“冬瓜钟”,家庭常馔有茄子嵌肉馅等,实际都是一种酿菜。

〔9〕“以盐之”,疑应作“以盐入”或“以盐入之”。又,此鱼未去内脏,即使“ 炙法第八十 炙法第八十 ”也要洗净鱼肠,何况不掏空腹腔,如何“酿”得进那么多的鸭肉和佐料?内脏必然在“破背”时挖去,决不是留着污脏吃的。《食经》文就是这样想当然,恐未必有脱文。贾文绝无此类疏失。

〔10〕“炙之”,《食经》亦以油煎为“炙”,这里应是加油炒,未必是错字。

〔11〕“猪肉鲊法”,与“炙法”毫不相干,应在卷八《作鱼鲊》篇中。这也许是错简。

【翻译】

《食经》说:“作跳丸炙的方法: 十斤羊肉,十斤猪肉,都切成细丝,加上三升生姜,五片橘皮,二升腌瓜,五升葱白,混合在一起捣烂,作成像弹丸的丸。另外用五斤羊肉作成臛,放下炙过的肉丸,一起煮成肉丸〔臛〕。

炙法第八十 炙豚的作法: 用一只小形的小猪,剖开胸腹,〔掏去五脏〕,剔去骨头,割下厚些地方的肉,贴放在肉薄的地方,要铺排得厚薄调匀。另外取三斤肥小猪肉,二斤肥鸭子肉,一起琢细,再用三合鱼酱汁,二升琢碎的葱白,一合生姜,半合橘皮,和进这二种肉里,拿来铺在原先的小猪肉上面,要铺得均匀平正。用竹签子丳起来,相隔二寸丳进一根竹签。拿竹箬盖在肉上面,竹箬上面再盖上木板,木板上又用重东西压榨着。过一夜,到第二天早上,在微火上烤。烤时用一升蜜和上〔水(?)〕,不断地刷在上面。烤到黄红色便熟了。过去用鸡蛋黄涂上,现在不再用了。

“捣炙的作法: 取二斤肥仔鹅的肉,用刀斫,但不需要斫得细。用三合好醋,一合腌瓜,一合葱白,半合生姜,半合橘皮,二十颗花椒作成细末,一起和进肉里,再斫细斫到调匀。满满地(?)裹在竹丳上烤。打破十个鸡蛋,取出蛋白,先涂抹在碎肉上,要抹得均匀,〔蛋白干了,〕再涂上蛋黄。一定要用猛火急速地烤,烤到焦黄,有汁渗出来,便熟了。只作一长条的,就用上面这些材料;如果要多作的,按这个比例增加。如果没有鹅肉,用肥小猪肉也可以。

“衔炙的作法: 取一只极肥的仔鹅,整治洁净,煮到半熟,去掉骨头,用刀斫。用五合大豆醋,三合腌瓜,半合生姜,半合橘皮,一合切过的小蒜,二合鱼酱汁,几十颗花椒作成的细末,一起和进肉里,再斫细斫到均匀。用好白鱼的肉,琢细,裹在鹅肉外面,丳起来烤。

“作饼炙的方法: 取好的白鱼,整治洁净,除去骨头,用它的肉,把肉斩碎,取得三升碎肉。用琢细的熟的猪肥肉一升,五合醋,二合葱,二合腌瓜,半合生姜,半合橘皮,三合鱼酱汁,看咸淡放多少盐,总要调和到合口味〔,一起和进鱼肉里〕。拿〔这和好的肉〕作成饼子,像一升盏的盏口大小,五分厚。放入熟油里用缓火煎,颜色发红便熟了,可以吃。 另一个本子说:“要用十颗花椒,作成碎末和进去。”

“酿炙白鱼的作法: 二尺长的白鱼,整治洁净,不破肚皮。洗净之后,从背上破开,〔掏去内脏,〕加些盐〔进去〕。取一只肥仔鸭,煺治洁净,去掉骨头,把肉斩细,拿一升醋,五合腌瓜,三合鱼酱汁,一合生姜,一合橘皮,二合葱,一合豉汁,一起和进鸭肉里,加油炒熟。拿这鸭肉从鱼背上塞进鱼肚里,用签子丳起来,像平常炙鱼的方法,缓火炙到半熟。再用少量的苦酒,和进鱼酱汁和豉汁,刷在鱼上,便作成了。

“腩炙的作法: 用肥鸭,煺治洁净,去掉骨头,切成脔。用五合酒,五合鱼酱汁,生姜、葱、橘皮,〔每样〕半合,豉汁五合,混合调和,〔用来浸鸭脔,〕浸炊熟一顿饭的时间,便可以炙了。用仔鹅作也是这样。

“猪肉鲊的作法: 好的肥猪肉,切成脔,搁盐,使咸淡合口味。炊饭作为糁,像作鱼鲊的方法一样。等到产生酸气,便可以吃了。”

《食次》曰 〔1〕 :“ 炙法第八十 〔2〕 : 用鹅、鸭、羊、犊、獐、鹿、猪肉肥者,赤白半,细研熬之。以酸瓜菹、笋菹、姜、椒、橘皮、葱、胡芹细切、盐、豉汁,合和肉,丸之,手搦 汝角切 为寸半方,以羊、猪胳肚 炙法第八十 裹之 〔3〕 两歧簇两条簇炙之 簇两脔 令极熟。奠,四脔。牛、鸡肉不中用。

“捣炙: 一名“筒炙”,一名“黄炙” 〔4〕 用鹅、鸭、獐、鹿、猪、羊肉。细研熬和调如“ 炙法第八十 炙”。若解离不成,与少面。竹筒六寸围,长三尺,削去青皮,节悉净去。以肉薄之,空下头,令手捉,炙之。欲熟 小干,不着手 炙法第八十 〔5〕 ,以鸡鸭子白手灌之 〔6〕 。若不均,可再上白。犹不平者,刀削之。更炙,白燥,与鸭子黄;若无,用鸡子黄,加少朱,助赤色。上黄用鸡鸭翅毛刷之。急手数转,缓则坏。既熟,浑脱,去两头,六寸断之。促奠二。若不即用,以芦荻苞之,束两头 布芦间可五分 〔7〕 可经三五日,不尔则坏。与面则味少,酢多则难着矣 〔8〕

“饼炙: 用生鱼,白鱼最好,鲇、鳢不中用。下鱼片: 离脊肋,仰 炙法第八十 几上 〔9〕 ,手按大头,以钝刀向尾割取肉,至皮即止。净洗,臼中熟舂之,勿令蒜气。与姜、椒、橘皮、盐、豉和。以竹木作圆范,格四寸面,油涂绢藉之。绢从格上下以装之 〔10〕 ,按令均平,手捉绢,倒饼膏油中煎之。出铛,及热置柈上,碗子底按之令拗。将奠,翻仰之。若碗子奠,仰与碗子相应 〔11〕 。”

又云:“用白肉、生鱼等分,细研熬和如上,手团作饼,膏油煎,如作鸡子饼 〔12〕 。十字解奠之,还令相就如全奠。小者二寸半,奠二。葱、胡芹生物不得用,用则斑,可增 〔13〕 。众物若是 〔14〕 ,先停此;若无,亦可用此物助诸物。”

“范炙 〔15〕 : 用鹅、鸭臆肉。如浑 〔16〕 ,椎令骨碎。与姜、椒、橘皮、葱、胡芹、小蒜、盐、豉,切,和,涂肉,浑炙之。斫取臆肉,去骨,奠如白煮之者。

“炙蚶 〔17〕 : 铁 炙法第八十 上炙之。汁出,去半壳,以小铜柈奠之。大,奠六;小,奠八。仰奠。别奠酢随之。

“炙蛎 〔18〕 : 似炙蚶。汁出,去半壳,三肉共奠。如蚶,别奠酢随之。

“炙车熬 〔19〕 : 炙如蛎。汁出,去半壳,去屎,三肉一壳。与姜、橘屑,重炙令暖。仰奠四,酢随之。勿太熟—则韧。

“炙鱼: 用小 炙法第八十 、白鱼最胜。浑用。鳞治,刀细谨 〔20〕 。无小用大,为方寸准,不谨。姜、橘、椒、葱、胡芹、小蒜、苏、 炙法第八十 〔21〕 ,细切锻,盐、豉、酢和,以渍鱼。可经宿。炙时以杂香菜汁灌之。燥复与之,熟而止。色赤则好。双奠,不惟用一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《食次》原作《食经》,实是《食次》之误。其证有四: 一、上面刚引过《食经》,这里不应隔着多条又重沓;引过《食经》,接引《食次》,全书都这样。二、下文“捣炙”、“饼炙”,《食经》中已有,则此明非《食经》文。三、“ 炙法第八十 炙”即“衔炙”,一书中不应同物异名并列。四、“饼炙”提到“如作鸡子饼”,《要术》中仅《饼法》篇有“鸡鸭子饼”法,而该法正出《食次》。自本条至篇末,均《食次》文。

〔2〕 炙法第八十 (xiàn)炙: 就是《食经》的衔炙。“ 炙法第八十 ”,金抄作“啗”(dàn),他本作“啖”,均误。“啗”同“啖”、“噉”,菜肴都是“啖”(吃)的,没有烧着玩玩的,“啖炙”不通。启愉按: 《释名》有“ 炙法第八十 ”,其《释饮食》称:“ 炙法第八十 ,衔也;衔炙,细蜜肉,和以姜、椒、盐、豉,已,乃以肉衔裹其表而炙之也。”按照《释名》通例,此条应作:“ 炙法第八十 炙, 炙法第八十 ,衔也,细密肉 ……”(清毕沅《释名疏证》亦认为前面脱去“ 炙法第八十 炙”二字)《食经》的“衔炙”是将姜椒等调和好的碎鹅肉,外面用细琢的鱼肉裹着炙,《食次》的“ 炙法第八十 炙”是用花油裹着炙,都和《释名》的作法完全相符。说明“衔炙”就是“ 炙法第八十 炙”,都由“衔裹而炙”得名,而“臽”为陷入义,故肉入肉中为“ 炙法第八十 ”,岂是入口中为“啗”,一口吃掉?而此字极易形似致误,《北户录》卷二的“南朝食品”中又误为“陷炙”。下条“捣炙”中同误,一并改正。

〔3〕“胳肚 炙法第八十 ”,“胳肚”不词,宜作“络肚 炙法第八十 ”,即花油。但这是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的借用字。

〔4〕肉贴在竹筒上炙,故名“筒炙”;用蛋黄涂黄,故又名“黄炙”。

〔5〕 炙法第八十 (ōu): 瓦器。

〔6〕“子”,原脱,据下文“鸭子黄”等,这里明显是指“鸡鸭子白”,故补。

〔7〕“可五分”,“分”通“份”,《警世通言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》:“将贼人车辆财帛,打开分作三分。”“三分”即三份。这里是指五份束成一包。这也是《食次》用词,不是错字。

〔8〕“酢”,金抄、明抄同,他本作“酸”。按: 本条说“和调如 炙法第八十 炙”,可“ 炙法第八十 炙”并没有用“酢”,却用了“酸瓜菹、笋菹”,疑是“菹”字音近致误。瓜菹、笋菹都是滑硬的东西,多了不相黏是很自然的。又,上句“与面则味少”跟“与少面”矛盾,此应指面搁多了味道不好,疑“与面”下脱“多”字。

〔9〕 炙法第八十 (xīn)几: 案板。

〔10〕“装之”,指装进肉馅,不是装绢,“绢从”二字宜倒换位置,即肉馅“从绢格上下以装之”,就是在衬着油绢的“端子”中上下装满。

〔11〕仰与碗子相应: 仰过来要跟碗子大小相称。怎么相应,很难捉摸,姑作如上译。

〔12〕如作鸡子饼: 像煎鸡蛋饼那样。本卷《饼法》引《食次》有“鸡鸭子饼”法。

〔13〕“可增”,刘寿曾校记“增,似憎”,是说斑杂可憎,《渐西》本即据以改为“憎”字。

〔14〕“若是”,黄麓森校勘疑是“若足”之误。

〔15〕“范炙”,本条并未用“范”,只有上条用竹木作的“圆范”(像今宁扬等地用铁皮制成的“端子”),怀疑这个标目是由上条“饼炙”下原有“一名范炙”的小注误窜入此,而本条的原标目却被夺去。

〔16〕“如浑”,本条是鹅、鸭整只地炙,像现在的烤鹅、烤鸭,根本“范”不起来,标目决不是“范炙”,而原标目被夺失。“如浑”,不当,因臆肉并未单炙,而是从整只炙好后割下来的,“如浑”应作“用浑”。

〔17〕蚶(hān): 蚶科。壳上有自壳顶发出的放射肋,状如瓦楞,故又名“瓦楞子”。我国沿海有产,种类很多,今以泥蚶为最普通。

〔18〕蛎(lì): 即牡蛎,简称“蚝”。我国沿海均产,有多种。我国古代已人工养殖。

〔19〕车熬:“熬”,两宋本同,《津逮》本作“ 炙法第八十 ”,《学津》本作“螯”,应作“螯”。但这也是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的习俗借用字。怀疑这些书出自东晋南朝人的手笔,文笔不怎么样,或出富贵大家庖人,绝非后魏写魏史的达官崔浩所写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六“车螯”:“其壳色紫,璀璨如玉,斑点如花。海人以火炙之,则壳开,取肉食之。”

〔20〕“谨”与下文“不谨”,无法依本字解释。细循其义,应是指在浑用的鱼上细划出若干条裂纹,使佐料易于浸入。“方寸准”的已经切成小方块,所以不需要再划(“不谨”)。这样,这应是“ 炙法第八十 ”字,割划的意思。这又是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借用同音字的一例。

〔21〕 炙法第八十 (dǎng): 食茱萸。

【翻译】

《食次》说:“ 炙法第八十 炙: 用肥壮的鹅、鸭、羊、犊子、獐、鹿、猪的肉,精肉肥肉各一半,细琢成肉末,拿酸腌瓜、酸腌笋、生姜、花椒、橘皮、葱、胡芹,都切细,加盐、豉汁,一起混合到肉末里面,先搓成丸子,再捏成一寸半见方的块,用羊或猪的花油裹起来。拿上端分成两叉的签子签上两条来烤—就是签上两块脔—烤到极熟。供上席时一碗盛上四块脔。大牛肉、鸡肉不能用。

“捣炙: 又叫“筒炙”,又叫“黄炙”。 用鹅、鸭、獐、鹿、猪、羊的肉。细细琢成肉末,和上佐料,像 炙法第八十 炙那样。如果肉料不相黏聚,可以和点面粉进去。取一根六寸围、三尺长的竹筒,把外面的青皮削去,节子也完全削净。将肉敷贴在筒子周围,下面空一段,可用手拿着,在火上烤。烤到快熟时—稍微干了,不黏手—竖着立在小瓯中,拿鸡鸭蛋白用手淋在肉上面。如果不均匀,可以再淋些上去。还不平正,就用刀削平。再烤,蛋白烤干了,刷上鸭蛋黄;如果没有鸭蛋黄,用鸡蛋黄,搁点银朱进去,让增加红色。上蛋黄要用鸡鸭翅膀毛来刷。烤时手要急速不停地转动,转慢了就会坏。烤熟了,整筒地脱下来,切去两头,中间的切成六寸长的段。紧挨着装上两段供上席。如果不是马上用的,可以用芦荻叶子包起来,扎好两头—里面可以包上五份—可以放上三五天,不然的话会坏。面粉搁〔多了〕味道差,〔酸瓜笋〕搁多了不容易黏拢。

“饼炙: 用新鲜鱼,白鱼最好,鲇鱼、鳢鱼不中用。切下鱼片的方法: 将鱼就脊背对半破开,去掉脊骨,仰着放在案板上,手按住大头,用不很快的刀由头向尾割取鱼片,到皮为止〔,不要皮〕。把肉洗干净,放进臼中舂烂,但不要让肉沾上蒜臭气。加些生姜、花椒、橘皮、盐、豆豉,和匀。用竹木作成的圆形模子,模子的底面是直径四寸,拿用油涂过的绢衬垫在底面上。将肉馅装进这油绢衬着的模子里,上下装满,按平,然后用手提起绢子,把肉饼倒进油铛里煎。〔煎熟,〕出铛,趁热放在盘子上,用一个小碗的碗底按下去,让肉饼凹陷了。快要盛供上席时,把饼翻个身仰过来。如果用小碗盛上,仰过来要跟碗子〔大小〕相称。”

又一说:“用白煮肉和新鲜鱼肉,分量相等,细细琢成碎末,和上佐料像上面的方法。手团成饼子,放进油里煎,像煎鸡蛋饼那样。十字切开,盛供上桌时仍然拼成一整个供上。小饼是直径二寸半,盛上两个。葱、胡芹这些生东西不能用,用了就斑杂,让人〔憎嫌〕。如果各种菜肴〔充足〕,先把这煎饼放着不用;如果菜肴不怎样充足,也可以用这个煎饼补充各种菜肴的不足。”

“范炙(?): 〔盛供上席时〕用鹅、鸭的胸脯肉。〔用〕整只的鹅、鸭,把骨头搥碎。拿生姜、花椒、橘皮、葱、胡芹、小蒜、盐、豆豉,都切细,调和好,涂在肉上,整只地烤。〔烤熟了,〕割取胸脯肉,剔去骨头,像盛供白切鹅鸭肉一样地盛供上席。

“炙蚶: 放在铁火铲上烤。汁出来了,揭去半边的壳,盛在小铜盘上供上席。大的盛六个,小的盛八个。壳在下面,肉朝上。另外盛碟醋跟上去。

“炙蛎: 像炙蚶一样。汁出来了,去掉半边壳,三个蛎肉作一件供上席。像蚶一样,另外盛碟醋跟上去。

“炙车螯: 像炙蛎的方法。汁出来了,去掉半边壳,去掉屎,三个肉搁在一个壳里。加点生姜、橘皮屑末,再烤暖。肉朝上,一份盛供上四件,也是醋跟上去。不要烤得太熟,那会太韧的。

“炙鱼: 用小的 炙法第八十 鱼、白鱼最好。整只地用。去鳞,整治洁净,用刀在鱼身上细细地划出若干裂纹。没有小鱼用大鱼,切成一寸见方的块,就用不着划裂纹。生姜、橘皮、花椒、葱、胡芹、小蒜、苏叶、食茱萸,都切细斩碎,放入盐、豆豉、醋,和匀,用来浸鱼。可以浸一夜。烤时随便用哪种香菜汁浇上去。干了再浇上,到烤熟为止。颜色变红就好了。盛着两件供上席,不只是用一件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醒世姻缘传

《醒世姻缘传》以一个人生业果、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,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--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,是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