煮 〔1〕 : 《食次》曰:“宿客足,作 籷 〔2〕 苏革反。 末一升 〔3〕 ,以沸汤一升沃之;不用腻器。断箕漉出滓 〔4〕 ,以 箒舂取勃 〔5〕 。勃,别出一器中。折米白煮,取汁为白饮,此饮二升投 汁中。 — 又云: 合勃下饮讫,出勃。 — 汁复悉写釜中,与白饮合煮,令一沸,与盐。白饮不可过一□ 〔6〕 。折米弱炊,令相着,盛饭瓯中,半奠,杓抑令偏着一边,以 汁沃之,与勃。”
又云:“ 末以二升,小器中沸汤渍之。折米煮为饭,沸,取饭中汁升半。折箕漉 出 〔7〕 ,以饮汁当向 汁上淋之,以 箒舂取勃。出别勃置 〔8〕 ,复着折米瀋汁为白饮,以 汁投中。鲑奠如常 〔9〕 ,食之。”
又云:“若作仓卒难造者,得停西□ 最胜 〔10〕 。”
又云:“以勃少许投白饮中。勃若散坏,不得和白饮,但单用汁焉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本篇的作法和吃法,现在来说是很难理解的,只能作一些推测。《北堂书钞》卷一四四引《食经》有“作粥糄 法”:“取蒸米一升,合捐沸汤里,勿令过熟,过着新箩内。”“糄”、“ ”和“ ”、“籷”都是双声字,这大概跟“ 籷”是同类食品,惟引文过简,无从作比较释疑。
〔2〕 (miàn,又míng): 一种米粉作的稀糊糊,像米粉稀羹。 籷(sè):一种软熟相黏的米饭,而用杓底压实压扁的,有些像“馎饦”,而这是米作的。 籷: 二者合成的一种点心,即以籷饭为底食,上面浇上稀糊糊,又盖上从稀糊里冲搅出来的泡沫作“妆点”。“宿客足”这两句应是谚语,指作“消夜”给宿客吃。《食次》是南方人写的,南音足、籷叶韵,籷又该念tuò。
〔3〕各本作“一斗”,仅金抄作“一升”,应作“一升”。本篇的“勃”,与卷七《白醪曲》的“茗渤”同义,是泡沫,不是粉末。一斗 末,用一升沸水来浇,根本调不成 汁,无从舂取泡沫。但经仿效试验,同量的米粉用同量的沸水来浇,也调不成稀浆的 汁,只能调成稠厚的面糊,该用加倍的水才行,则“沸汤一升”亦误,疑应作“二升”。
〔4〕“断箕”,疑是“淅箕”之误。“淅”亦从米写作“ ”,很容易残烂成“断”字。淅箕即淘米箕,有箕形的,也有圆筐形的。
〔5〕 箒: 用篾丝扎成的竹刷把。卷七《白醪曲》的“竹扫”,唐陆羽《茶经》的“竹 ”,都是同一类用具,可以在淀粉浆中(或茶汤中)冲搅出泡沫。
〔6〕“一□”,明抄空白二格,他本空等被夺,仅金抄空一格上面还留着这个“一”字,但“一”怀疑也是错的。据上文“以饮二升”,这残缺二字应是指白饮的容积,疑应作“二升”。“又云”应止于“ ……出勃”,只是指趁勃下饮的不同,其下仍是本法的继续说明。也经仿效试验,米粉用沸水冲只能冲成半生半熟,不能吃的,必须有加煮的过程,所以下文加煮是本法的继续。
〔7〕“折”,各本同,疑“淅”字之误。“ ”,据上文“漉出滓”,应作“ 滓”。
〔8〕“别勃”,应倒位,作“出勃别置”。
〔9〕鲑(guī): 鱼名,又南朝吴人总称鱼类菜肴为“鲑”(xié),见《南齐书·庾杲之传》,在这里是风马牛。日译本改为“佳”,属上句;《今释》疑“偏”之误,即上文“偏着一边”的奠法。
〔10〕“西□”,金抄、明抄空白一格,他本夺空。“西”可能是“粳”字残烂错成,空格可能是“勃”字,但这二字又倒错了,原文可能是:“得停勃。粳 最胜。”“勃”是作为一种点缀,像浇“蛋花”、“奶花”,但舂勃要使泡沫厚层团聚不散,很费时,不用这玩意就省事多了,可以快速供食(“仓卒难造”)。这也是推测而已。
【翻译】
煮 : 《食次》说:“宿客足,作 籷。取一升 末,用一升沸汤浇下去;不要用有油腻的容器。拿〔淅〕箕把渣滓漉掉,用 帚在 汁里冲击,让它产生很多泡沫。泡沫盛在另外的容器里。用水清煮精白的米,取得米汤作为‘白饮’,拿二升白饮下到 汁里。—又一说: 就在带泡沫的 汁里先浇下白饮,〔而后又击冲,〕取出泡沫。— 汁再倒进锅里,连同白饮一齐煮,煮到一沸,下盐。白饮不可超过一□(?)。再将精白米炊到软熟,让它软到可以相黏,盛在饭盂里,只盛半盂,用杓底把饭压到偏在一边,拿 汁浇下去,再搁上泡沫,供上桌。”
又一说:“用二升 末,在小容器里用沸汤浸着。将精白米煮作饭,水开了就舀出一升半的饭汤来。拿〔淅〕箕把 渣漉掉,就用饭汤向 汁上淋下去,用 帚冲击出泡沫。泡沫撇出来另外盛着,再加入精米饭汤作为白饮,又拿 汁浇在里面。同上面的方法一样,〔饭盛在半边〕供上桌,就吃。”
又说:“如果仓促之间一时难得作成,可以停用〔泡沫(?)〕。〔粳米(?)〕作 汁最好。”
又说:“用少量的泡沫下到白饮里;但泡沫如果散坏了,不许加到白饮里,只可单独放进 汁。”